[發明專利]一種電磁爐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電磁爐炊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55073.0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894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學宇;趙禮榮;孫鵬剛;周宇;金振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C7/08 | 分類號: | F24C7/08;A47J36/00;A47J3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劉丹;黃健 |
| 地址: | 312017***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爐 炊具 控制 方法 及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爐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電磁爐炊具,其中,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所述鍋蓋的所述金屬外沿上是否存在寄生電容;若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到所述金屬外沿上存在寄生電容,則判斷出所述鍋蓋在所述鍋體上,所述第一控制板以所述第二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若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到所述金屬外沿上不存在寄生電容,則判斷出所述鍋蓋不在所述鍋體上,所述第一控制板以所述第一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本發明提供的電磁爐炊具的控制方法實現了電磁爐對烹飪過程的準確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家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磁爐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電磁爐炊具。
背景技術
電磁爐炊具已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烹飪器具,主要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進行加熱,一般由高頻感應線圈盤(即勵磁線圈)、控制器及鐵磁材料鍋底炊具等部分組成,使用時,線圈盤中通入交變電流,線圈周圍便產生一交變磁場,交變磁場的磁力線大部分通過金屬鍋體,在鍋底中產生大量渦流,從而產生烹飪所需的熱。
目前,專利(CN204554914U)公開了一種智能手機控制無線溫度感應自動電磁爐,具體公開(如圖1所示):包括電磁爐1、鍋體2和手機客戶端,鍋體2上設置有一個鍋蓋3,所述的電磁爐1內安裝有電磁爐溫度控制模塊10和電磁爐溫度通信模塊11,鍋蓋3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5和鍋蓋溫度通信模塊12,鍋蓋溫度通信模塊12將溫度傳感器5采集到的溫度數據傳輸到手機客戶端和電磁爐溫度通信模塊11,電磁爐溫度控制模塊10根據電磁爐溫度通信模塊11接收到的信息對電磁爐1進行控制。
然而,現有技術中,烹飪過程中用戶可能會中途拿開鍋蓋后忘記放回或者不使用鍋蓋,如果此時仍然根據鍋蓋上的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來判斷和控制烹飪過程就會存在誤判,從而導致無法準確地控制烹飪過程。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涉及電磁爐烹飪過程中造成鍋蓋不在鍋體上的誤判的至少一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控制準確的電磁爐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電磁爐炊具。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爐炊具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電磁爐炊具包括:電磁爐和帶鍋蓋的鍋體,所述鍋蓋具有金屬外沿,其中,所述電磁爐內設有第一控制板和第一溫度檢測件,所述鍋蓋上設有第二控制板和第二溫度檢測件,所述第二控制板分別與所述金屬外沿和所述第二溫度檢測件電性相連,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所述鍋蓋的所述金屬外沿上是否存在寄生電容;
若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到所述金屬外沿上存在寄生電容,則判斷出所述鍋蓋在所述鍋體上,所述第一控制板以所述第二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
若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到所述金屬外沿上不存在寄生電容,則判斷出所述鍋蓋不在所述鍋體上,所述第一控制板以所述第一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
通過第二控制板檢測鍋蓋金屬外沿上是否存在寄生電容,若鍋蓋的金屬外沿上有寄生電容,則判斷出鍋蓋在鍋體上,則第一控制板以所述第二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若鍋蓋的金屬外沿上沒有寄生電容,則判斷出鍋蓋子不在鍋體上,所述第一控制板以所述第一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即通過鍋蓋的金屬外沿的寄生電容判斷鍋蓋的位置狀態,避免了鍋蓋中途拿開或不使用鍋蓋時導致的誤判,實現了電磁爐對烹飪過程的準確控制,解決了現有電磁爐中鍋蓋中途拿開或未使用鍋蓋時導致對電磁爐加熱功率控制不準確的技術問題。
可選的,若所述第二控制板檢測到所述金屬外沿上存在寄生電容,則判斷出所述鍋蓋在所述鍋體上,且所述第二控制板向所述第一控制板發送第一指示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指示消息控制所述電磁爐以所述第二溫度檢測件檢測的溫度調整所述電磁爐的加熱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550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信道狀態信息的反饋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