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殼制備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54604.4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0033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訓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錦華氧化鋅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3/18 | 分類號: | C01B33/18;C01B33/155;C01B33/15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李顯鋒 |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稻殼 制備 炭黑 高效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白炭黑的制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稻殼制備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稻殼經過清洗除雜后烘干,研磨成粉,加入稀鹽酸以及有機溶劑和碳酸氫鈉溶液,進行煮沸,稻殼中的堿性物質被除去,有機物水解,金屬離子與乙酸乙酯形成金屬有機絡合物,煮沸處理后二氧化硅含量和白炭黑的白度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將煮制好的混合體系冷卻至20?25℃,靜置4?6小時后進行過濾,得到的過濾物投入到丙酮溶液中,攪拌分散,可以提硅化合物的疏水性和親和性;(3)向得到的干燥物中添加質量分數為0.3?0.5%的二氧化硅氣凝膠,進行混合煅燒,得到顆粒均勻比表面積高的白炭黑。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白炭黑的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稻殼制備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狀X-射線無定形硅酸和硅酸鹽產品的總稱,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氣相二氧化硅和超細二氧化硅凝膠,也包括粉末狀合成硅酸鋁和硅酸鈣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質,其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羥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堿和氫氟酸,不溶于水、溶劑和酸(氫氟酸除外)。耐高溫、不燃、無味、無嗅、具有很好的電絕緣性。主要用作油漆涂料填充劑、橡膠補強劑、塑料增粘劑和觸變劑、合成潤滑脂硅脂的稠化劑。
地殼上的硅元素排第二,在地殼的含量僅次于氧,質量分數為26.3%。在自然界中,硅通常以含氧化合物形式存在,長石、云母、黏土、橄欖石、角閃石等等都是硅酸鹽類;水晶、瑪瑙、碧石、蛋白石、石英、砂子以及燧石等等都是硅石。利用非金屬礦開發利用硅產品,是一種常見的生產方式。而在白炭黑的生產中,需要對白炭黑的活性、純度、白度親和性等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應用在高精度領域,從礦石中提取成本高、代價大,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植物資源,利用稻殼制備白炭黑已經有報道和專利,但是存在著經濟效益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稻殼制備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利用稻殼作為原料,省略了水玻璃的中間產物的制備過程,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品質高于沉淀法制備得到的白炭黑,和氣相法制備的品質相差不大。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稻殼制備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稻殼經過清洗除雜后烘干至含水量為3-5%,研磨成粉,過40-60目篩,向稻殼粉中添加質量分數為20-30%的稀鹽酸、質量分數為10-15%的丙酮、質量分數為5-8%的醋酸乙酯以及質量分數為3-5%的碳酸氫鈉溶液,攪拌均勻后,加熱煮沸,并維持3-4小時的沸騰狀態,期間使用去離子水補充到加熱體系中,調整體系的pH值在6.8-7.0之間;
(2)將煮制好的混合體系冷卻至20-25℃,靜置4-6小時后進行過濾,得到的過濾物投入到丙酮溶液中,完全浸沒,丙酮溶液中溶解了質量分數為2-3%的硬脂酸,加熱至55-60℃,不斷攪拌至丙酮溶液完全揮發掉,在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干燥溫度為80-90℃,得到的干燥物;
(3)向得到的干燥物中添加質量分數為0.3-0.5%的二氧化硅氣凝膠,超聲分散20-30分鐘,將得到的分散物置于馬弗爐中加熱至550-650℃,煅燒3-5小時,得到白色粒狀二氧化硅,冷卻后研磨成粉,在100-110℃下噴霧干燥1.5-2小時即得白炭黑。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1)中稀鹽酸的質量濃度為2-3%,碳酸氫鈉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5-0.6%。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3)中所述二氧化硅氣凝膠的制備方法為:以正硅酸乙酯為原料,添加2-2.5倍體積的水作為溶劑,使用濃度為0.15-0.20摩爾/升的鹽酸作為催化劑,混合后,在280-300轉/分鐘下充分攪拌,將攪拌液放入密閉恒溫箱在60-65℃下恒溫放置,待凝膠生成后取出,放置于室溫下老化24-36小時,將老化后的水凝膠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法替換得到氣凝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錦華氧化鋅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錦華氧化鋅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546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