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土壤溫差發電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53920.X | 申請日: | 2017-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19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彬;黃永勝;徐道春;陳臣;王寧;嘎拉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土壤 溫差 發電 實驗 裝置 | ||
1.一種土壤溫差發電實驗裝置,包括土壤容器(3)、土壤溫度控制系統、土壤發電系統、數據采集及發射系統(2)、電阻(1)、電流變送器(S3)、熱電偶和土壤溫濕度傳感器(S5),其特征在于:
土壤容器(3)中放置土壤;該土壤溫度控制系統包括發熱電纜(5)、溫控器(6)和外置測溫探頭(4),發熱電纜(5)采用S形布置在土壤容器(3)底部,通過溫控器(6)連接電源,外置測溫探頭(4)放置在吸熱翅片(7)附近;吸熱翅片(7)、重力熱管(8)、溫差發電片(9)和套筒(10)組成土壤發電系統,吸熱翅片(7)與重力熱管(8)吸熱端配合,溫差發電片(9)通過套筒(10)貼合重力熱管(8)散熱端,8塊溫差發電片(9)串聯組成電流回路,回路中接入電阻(1)和電流變送器(S3),吸熱翅片(7)與重力熱管(8)吸熱端埋在土壤容器(3)中的土壤中,與發熱電纜(5)之間距離5cm,溫差發電片(9)和重力熱管(8)散熱端露出土壤表面;第一熱電偶(S1)貼合到溫差發電片(9)冷端,第二熱電偶(S2)貼合到重力熱管(8)散熱端,第三熱電偶(S4)貼合到重力熱管(8)中部,第四熱電偶(S6)貼合到吸熱翅片(7)遠離重力熱管位置,第五熱電偶(S7)貼合到吸熱翅片(7)靠近重力熱管位置;土壤溫濕度傳感器(S5)放置在吸熱翅片(7)所在土壤中;熱電偶、土壤溫濕度傳感器(S5)、電流變送器(S3)均連接到數據采集及發射系統(2);
接通溫控器(6)電源,設定固定溫度,發熱電纜(5)開始對土壤加熱,土壤溫度升高,吸熱翅片(7)從土壤中吸收熱量傳遞給重力熱管(8)吸熱端,重力熱管對熱量進行傳輸,通過套筒(10)將熱量傳輸到溫差發電片(9)熱端,與溫差發電片(9)冷端形成溫差,溫差發電片(9)中產生電能,通過電阻(1)和電流變送器(S3)構成電流回路;當測溫探頭(4)處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值時,溫控器(6)斷開發熱電纜電源,停止對土壤加熱,測溫探頭(4)處溫度低于設定溫度時溫控器(6)又接通發熱電纜電源,對土壤進行循環加熱,將土壤溫度維持在設定固定值,控制土壤溫度高于空氣溫度;最后斷開溫控器(6)電源,土壤溫度將下降直至室溫;整個過程中各熱電偶、土壤溫濕度傳感器(S5)和電流變送器(S3)將持續監測各位置的濕度、溫度、電流、電壓數據變化,數據采集及發射系統(2)實時采集土壤溫濕度、金屬溫度、回路電流、回路電壓數據,并通過GPRS無線通信網絡將所述數據發送到物聯網數據存儲終端存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溫差發電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在土壤溫度低于空氣溫度條件下進行溫差發電實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溫差發電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重力熱管(8)吸熱端上附有吸熱翅片(7),吸熱翅片(7)為矩形片狀結構,由中心向四周直線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溫差發電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力熱管(8)散熱端和溫差發電片(9)之間采用了套筒(10),套筒材料為銀或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林業大學,未經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5392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傳感器骨架和輪速傳感器
- 下一篇:一種基于改進粒子群的有源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