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字射頻脈沖調制方法和調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48911.1 | 申請日: | 2017-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16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劍斌;張江;陳章;周強;朱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M3/00 | 分類號: | H03M3/00;H03K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字 射頻 脈沖調制 方法 調制器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實現數字射頻脈沖調制的方法及調制器,包括:對接收K比特數字射頻信號進行位寬壓縮處理,獲得N比特數據Amp;根據Amp值輸出脈沖調制信號ETDM1和ETDM2;將脈沖調制信號ETDM1和脈沖調制信號ETDM2分別用開關功放進行功率放大后合并輸出。本發明首先通過位寬變換模塊對接收數字射頻信號進行處理,將K比特數據壓縮為N比特,降低了后級所需工作時鐘速率,減小了射頻頻率下調制器實現難度。在此基礎上基于面積等效和重心重合原理,將N比特數據映射為相應的脈沖調制信號,在簡化調制器硬件實現的同時保證了調制信號性能。進一步,通過生成兩路具有反向噪聲的脈沖調制信號,經過簡單邏輯加合并實現噪聲抵消,調制器編碼效率得到提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實現射頻信號脈沖調制的方法和調制 器。
背景技術
作為無線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射頻功率放大器(簡稱功放)直接決定了無線通信裝備輸出信號的質量和工作效率。傳統模擬功能(如A類、B類及AB類功放等, 統稱模擬功放)可以實現對恒包絡調制信號的高效放大。但隨著當前無線傳輸速率需求 的不斷提升,高帶寬、高峰均比(peak-to averagepower ratio,PAPR)信號得到越來越多的 應用。在處理這些復雜調制信號時,模擬功放為保證放大信號的線性性能,往往通過回 退以保證功放工作在線性區域。因此,功放的線性性能和放大效率相互矛盾,制約了無 線通信裝備綜合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當前無線通信業務類型快速增長,新的通信體 制不斷涌現。通信終端在減少體積功耗的同時要求兼容更多的頻段、標準及功能。這對 通信系統可集成、可配置的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戰。在上述背景下,射頻開關功放技術得 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與傳統線性功放通過減小導通角提高效率的方法不同,開關模式功放(SMPA,Switched-Mode Power Amplifier),如D類、E類功放等,通過驅動晶體管工作于截止/ 飽和狀態,使得電壓和電流在時域上沒有重疊。此時晶體管集電極耗散為零,理論上可 以獲得100%效率。
為了實現SMPA的開關工作,前端數字射頻調制需要產生脈沖調制信號。產生脈沖信號的經典方式是脈寬調制器(PWM,Pulse-Width Modulator)和Delta-Sigma調制器(DSM,Delta-Sigma Modulator)。其中PWM將信號包絡與特定參考信號進行比較來產生調制脈 沖信號,結構簡單,適合于模擬域實現。但在數字域實現時,由于數字電路的離散特性, 為了保證其SNR性能系統需要極高的過采樣率,從而增加了硬件實現難度。相比PWM,DSM具有內在的噪聲整型特性,可以獲得更高的帶內SNR。但其缺點是需要高的過采 樣頻率,從而增加了系統硬件實現壓力。同時由于DSM內部結構存在大量的反饋結構, 系統最高工作頻率受限,因而限制了其在寬帶信號中的應用。此外DSM的噪聲整形會 產生大量的帶外噪聲,從而使其編碼效率(有用信號占總信號能量的比例)非常低,從而 影響了最終的系統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數字射頻脈沖調制方法和調制器,以解決PWM數字域下實現時精度不足和DSM結構復雜、編碼效率低的問題,在簡化系統硬件實現的同時提 升調制器的帶內信噪比和編碼效率性能,以實現對開關功放的有效驅動,從而提升調制 器的整體效率。
為了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申請提供一種實現數字射頻脈沖調制的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
對接收的K比特數字射頻信號進行位寬壓縮處理,以獲得N比特數據Amp;
根據N比特數據Amp值輸出脈沖調制信號ETDM1,ETDM1的極性與N比特數據 Amp幅度極性相一致且位于采樣周期中心,其脈沖寬帶為:W=T*AmpN-2:0/2N-1;
根據N比特數據Amp值輸出脈沖調制信號ETDM2,ETDM2的極性與N比特數據 Amp幅度極性相一致且位于采樣周期起始和終止位置,其脈沖寬帶為:W′=T*AmpN-2:0/2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489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