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拆卸式非金屬復合管用接頭組件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48331.2 | 申請日: | 2017-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892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齊國權;戚東濤;魏斌;李厚補;丁楠;蔡雪華;張冬娜;邵曉東;李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L47/14 | 分類號: | F16L47/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拆卸 非金屬 復合 管用 接頭 組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道連接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可拆卸式非金屬復合管用接頭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緩解油田腐蝕問題,非金屬管道作為解決地面集輸管網腐蝕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在一些新建工程和改擴建工程中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非金屬復合管不但具有傳統非金屬管耐腐蝕、輸送阻力小等特點,而且具有柔性好、單根長度可達數百米、接頭少和安裝快捷等特點。典型的非金屬復合管產品結構為三層,即內襯層、增強層和外保護層。
在標準SY/T 6662.1-2012、SY/T 6662.2-2012、SY/T 6662.3-2012、SY/T 6662.4-2014、SY/T 6662.5-2014、SY/T 6662.6-2014中對增強非金屬復合管接頭制作提出了要求,其中最普遍的即為扣壓式金屬接頭。
該接頭在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接頭金屬材質之間與管道內部輸送介質相接處,由于金屬接頭受介質腐蝕作用而降低了管道服役時間以及增加了運行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針對現有非金屬復合管連接接頭現有技術缺點,提供一種可拆卸式非金屬復合管接頭,通過使用本發明可以對非金屬復合管道實現連接或終止,并且能進行拆卸而多次利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可拆卸式非金屬復合管用接頭組件,包括安裝在兩非金屬復合管管體待對接端的兩個卡箍,卡箍包括卡緊在管體外壁的箍體和設置在箍體一端的拉緊板,兩個卡箍的拉緊板相對設置,且拉緊板上對應設置有拉緊孔,箍體內壁設置有用于咬合管體外壁的咬合層。
每個卡箍由至少兩個箍瓣組裝形成,相鄰箍瓣之間通過組裝孔與螺栓配合進行組裝連接。
咬合層采用橡膠材料制備。
咬合層設置有若干齒牙,齒牙朝向管體對接的端面設置。
拉緊孔為螺紋孔。
所述拉緊孔的數量為N,均勻分布在卡箍的拉緊板上,其中N=2(1+D/50),D為非金屬復合管外徑尺寸,單位為毫米,D/50取整舍余。
還包括設置在兩非金屬復合管管體待對接端面的耐腐蝕密封墊。
一種可拆卸式非金屬復合管用接頭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對兩非金屬復合管管體待對接端進行管段切除使得管道的外保護層、增強層和內襯層的端部齊頭平整;
步驟二,將左端卡箍套于管體并使管端露出2cm的長度,將螺栓穿入相鄰兩箍瓣的組裝孔中,通過螺帽擰緊使卡箍與管體外壁緊固,兩管體上緊固的卡箍拉緊板相對設置,且拉緊板上的拉緊孔中心對齊;
步驟三,將耐腐蝕密封墊放置于兩管體的對接面,將螺栓穿過對應的拉緊孔并通過螺帽對兩個卡箍進行連接并緊固,完成所有螺栓的緊固工作即實現了非金屬復合管的連接。
所述耐腐蝕密封圈由彈性體材料構成,內徑與外徑與非金屬復合管體相同。
所述耐腐蝕密封圈的厚度為1~2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發明進行非金屬管接頭連接時,金屬卡箍不與其接觸,因此避免了由于金屬接頭接觸帶流體介質而腐蝕,從而增加管道服役時間,降低使用風險。
進一步的,耐腐蝕的密封圈與輸送介質接觸,保證了對接的密封效果,從而進一步保證了金屬卡箍的安全。
進一步的,相鄰箍瓣之間通過組裝孔與螺栓配合進行組裝連接成為卡箍,連接方式簡單且強度有保障,對操作工人及設備技術條件要求不高,適合基礎配套條件差的于現場作業,有利于現場進行快速維護,充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扣壓式接頭均為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復使用,當發生管線更換時不能二次利用的問題;而且,現有技術中的采用卡箍與管道螺紋連接時造成接頭與管體之間彎曲應力存在,而本發明是對卡箍在管道徑向緊固連接,然后再進行軸向緊固連接,這樣的益處在于管道連接后,接頭受力承軸向分布,因此降低了因應力集中造成管道失效事故發生的幾率,不同于現有技術中扣壓式接頭連接方式,采用本發明中兩個卡箍進行連接后,管道內徑不受連接影響還是保持不變,因此不會造成紊流等現象出現。
附圖說明
圖1為非金屬復合管接頭連接示意圖;
圖2為采用兩個箍瓣的卡箍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采用四個箍瓣的卡箍端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外保護層,2.增強層,3.內襯層,4.卡箍,41.箍瓣,42.箍體,5.組裝孔,6.咬合層,7.拉緊孔,8.耐腐蝕密封圈,9.拉緊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483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