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鋼?混組合橋梁耐久性提升構造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46262.1 | 申請日: | 2017-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7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東;馮曉楠;劉朵;嚴衛兵;沈曉東;朱文白;宗海;李金橋;汪昊;婁深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0 | 分類號: | E01D19/00;E01D19/08;E01D21/00;E01D101/24;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21001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 橋梁 耐久性 提升 構造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了一種防水構造,尤其涉及鋼-混組合橋梁耐久性提升構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是鋼部件和鋼筋混凝土部件組合成為整體而共同工作的一種結構,兼具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些特性。可用于多層和高層建筑中的樓面梁、桁架、板、柱,屋蓋結構中的屋面板、梁、桁架,廠房中的柱及工作平臺梁、板以及橋梁,在中國還用于廠房中的吊車梁,近年來也廣泛使用于波形鋼腹板橋和斜拉橋。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有組合梁、組合板、組合桁架和組合柱四大類。
目前,鋼-混組合結構工程中,在鋼材與鋼筋混凝土結合部位沒有做專門的防水構造,尤其是橋梁工程,又因為其經常暴露在室外,當鋼材與鋼筋混凝土結合面產生裂縫時,雨水會沿著鋼材進入裂縫,從而銹蝕鋼材與鋼筋混凝土,降低結構的耐久性、減少鋼-混組合結構的使用壽命。目前針對這一問題尚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同時也沒有得到鋼-混組合結構工程界廣泛的重視,不過隨著時間的延長,此種弊病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防水構造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鋼-混組合橋梁耐久性提升構造及施工方法,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鋼混組合橋梁運營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而提供鋼-混組合橋梁耐久性提升構造及施工方法,提高耐久性,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鋼-混組合橋梁耐久性提升構造,包括鋼材和與所述鋼材相固定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在所述鋼材上,與鋼筋混凝土相連接的位置處設置多根鋼針,用于增加鋼材和鋼筋混凝土的接觸面積。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鋼針有序或者無序的固定在所述鋼材上,其中有序的固定可以是鋼針之間互相垂直的設置、均勻的焊接在鋼材的外表面;有序的固定還可以是鋼針之間呈30度、45度、60度等角度,均勻的焊接在鋼材的外表面;無序的固定是指任何呈現一定規律的設置方式都可以適用;采用有序或者無序的固定方式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增加鋼材和鋼筋混凝土的接觸面積,具體的設置方式,可以針對具體的施工環境和要求,操作人員自由選擇。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鋼筋混凝土的表面呈5~10度的坡度,由與所述鋼材相固定的中心向旁邊向下傾斜;最優選的呈5度左右的向下角度,近似三角錐的結構體能夠增加鋼材和鋼筋混凝土的連接牢固性,同時還能夠有助于雨水等快速的從鋼筋混凝土表面排出,減少被侵蝕的可能性,并且這一角度設置施工操作難度小。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鋼材與鋼筋混凝土連接處的外表面設置有防水面磚,防水面磚的表面更加光滑,排水效果更明顯。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防水面磚與鋼材之間通過橡膠連接,橡膠具有一定的彈性,與鋼材和防水面磚可以牢固粘接,從而可以保證鋼筋混凝土與鋼材產生裂縫時,防水面磚與鋼材之間沒有縫隙,保障防水效果。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防水面磚與鋼筋混凝土之間通過砂漿相固定,所述防水面磚與鋼筋混凝土粘接邊界用所述砂漿彌封,所述砂漿設置為三角形,當雨水向下快速排除的時候,三角形的構造能夠加速排水,通常這一位置設計采用線性平面或者圓弧形,在雨水較小時無太大差別,但是當雨量較大的時候,三角形由于有一個尖端,其排水快速的優勢較明顯。
鋼-混組合橋梁耐久性提升構造施工方法,包括如下的操作步驟,
步驟一,在鋼材外表面與鋼筋混凝土相連接的位置處固定多根鋼針,
步驟二,將固定有鋼針的鋼材通過澆注的方式與所述鋼筋混凝土相連接,所述鋼針澆注在所述鋼筋混凝土內部;
步驟三,養護所述鋼筋混凝土,在所述鋼材與鋼筋混凝土連接處的外表面設置有防水面磚,養護后完成施工。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鋼筋混凝土的表面呈5~10度的坡度,由與所述鋼材相固定的中心向旁邊向下傾斜。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用所述砂漿彌封所述防水面磚與鋼筋混凝土的粘接邊界,所述砂漿設置為三角形。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防水面磚與所述鋼材之間通過橡膠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未經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462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