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寬測量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38056.6 | 申請日: | 2017-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77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波;蘇睿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萬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趙囡囡;褚敏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寬 測量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寬測量方法及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客戶端設備建立發送線程和接收線程;客戶端設備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并通過接收線程接收第二探包序列;客戶端設備根據第一探包序列中多個第一探包的時間間隔,得到第一帶寬的測量結果,并根據第二探包序列中多個第二探包的時間間隔,得到第二帶寬的測量結果。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帶寬測量方法的測量時間長、測量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帶寬測量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測量帶寬,目前常用的方法是Pathchirp算法,Pathchirp算法通過在兩個客戶端設備之間發送探包長度相等、時間間隔呈指數級縮短的探包序列,并在接收端統計區段(excursion),根據excursion包含的接收延時信息預測兩個客戶端設備之間的可用帶寬。
但是,目前帶寬測量方法只能在一個客戶端設備測量結束之后,再開始在另一個客戶端設備上進行測量,導致測量時間長、測量效率低。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帶寬測量方法的測量時間長、測量效率低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寬測量方法及裝置,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帶寬測量方法的測量時間長、測量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帶寬測量方法,包括:客戶端設備建立發送線程和接收線程;客戶端設備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并通過接收線程接收第二探包序列;客戶端設備根據第一探包序列中多個第一探包的時間間隔,得到第一帶寬的測量結果,并根據第二探包序列中多個第二探包的時間間隔,得到第二帶寬的測量結果。
進一步地,客戶端設備建立接收線程包括:客戶端設備根據預設算法,隨機分配第一端口;客戶端設備利用第一端口的端口號,創建控制會話和接收套接字;客戶端設備根據第一端口的端口號、控制會話和接收套接字,建立接收線程。
進一步地,在客戶端設備利用第一端口的端口號,創建控制會話和接收套接字之后,客戶端設備發送第一端口的端口號。
進一步地,客戶端設備建立發送線程包括:客戶端設備在預設時間段內接收第二端口的端口號,其中,第二端口為根據預設算法,隨機分配的端口;客戶端設備利用第二端口的端口號,創建發送套接字;客戶端設備根據第二端口的端口號和發送套接字,建立發送線程。
進一步地,在客戶端設備建立發送線程和接收線程之前,上述方法還包括:客戶端設備利用預設端口,建立通信連接;客戶端設備通過預設端口接收連接請求,其中,連接請求用于表征請求客戶端設備發送第一探包序列,以及請求客戶端設備接收第二探包序列。
進一步地,在客戶端設備建立發送線程和接收線程之后,客戶端設備關閉通信連接。
進一步地,在客戶端設備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并通過接收線程接收第二探包序列之前,上述方法還包括:客戶端設備獲取操作系統的類型;在操作系統的類型為預設類型的情況下,客戶端設備利用預設計時器,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
進一步地,客戶端設備利用預設計時器,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包括:客戶端設備發送第一探包序列中的當前探包,并獲取預設計時器的初始計數值;客戶端設備獲取預設計時器的當前計數值;客戶端設備判斷當前計數值與初始計數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預設數值;客戶端設備如果當前計數值與初始計數值的差值大于等于預設數值,則發送第一探包序列中的下一個探包。
進一步地,在客戶端設備利用預設計時器,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之前,上述方法還包括:客戶端設備判斷操作系統是否存在預設計時器;如果操作系統存在預設計時器,則客戶端設備利用預設計時器,通過發送線程發送第一探包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萬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西安萬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3805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