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評價打擊能力的方法和測評裝置,及測評裝置的校對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34896.5 | 申請日: | 2015-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85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余偉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偉雄 |
| 主分類號: | G01L5/00 | 分類號: | G01L5/00;G01L1/04;G01L2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9100 廣東省江***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評價 打擊 能力 方法 測評 裝置 校對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評價打擊能力的測評裝置,具體實施舉例如下:打擊受體連接彈性緩沖裝置,彈性緩沖裝置連接結構支持裝置。打擊受體配有限位桿,限位桿的下端設有鎖母,鎖母起到調節和鎖定彈性緩沖裝置的預受力。打擊受體設有連桿,連桿的下端連接彈性轉換裝置,彈性轉換裝置連接測力裝置,測力裝置緊固于結構支持裝置。測力裝置輸出力的電信號到模數轉換裝置,模數轉換裝置將力的電信號轉換為力的數字信號并輸出到數據處理裝置。數據處理裝置對數據進行處理后輸出評價結果,由輸出裝置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評價打擊能力的方法和測評裝置,具體地說,是以標準評價打擊力曲線來評價打擊能力的方法和測評裝置。
背景技術
本發明所述打擊能力是指,具有一定速度的物體(以下稱作打擊物)作用到另一個物體(以下稱作打擊受體)上時,使另一物體產生形變和/或運動狀態的改變(即打擊效果),這種由打擊物具有的使打擊受體產生打擊效果的能力稱為打擊能力。
打擊能力是打擊物的固有能力,可以標準評價打擊力曲線作為評價項目,其評價結果不應因為打擊受體的不同、測量裝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并沒有評價所述打擊能力的方法和測評裝置,而較為接近的是,以實際打擊力或其它相關物理量來評價實際打擊效果作為打擊作用大小的量度或反映。這種評價打擊效果的典型方法舉例如下:
1)通過打擊具有一定質量的物體,使物體飛出一段距離,測量其位移和時間,計算平均速度后求得打擊受體獲得的動能來評價;
2)在打擊受體上安裝加速度傳感器,通過測量打擊受體的加速度數據,結合打擊受體的質量,計算其最大速度進而計算其獲得的最大動能來評價;或由最大加速度直接計算其最大受力作為實際打擊力來評價;
3)將打擊受體連接測力裝置,對打擊受體進行打擊后,由測力裝置直接給出最大受力作為實際打擊力來評價。
事實上,打擊能力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打擊物,打擊能力是打擊物的屬性。而以打擊效果來評價或反映打擊作用的大小,只能在相同的測量裝置中給出的結果才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測量裝置給出的結果不具可比性。
然而,即使相同的測量裝置能實現不同打擊作用之間的比較,也只是特定條件下的大小關系比較,并沒有從根本上給出打擊物所具有的打擊能力的評價,從而無法實現不同的打擊在不同條件下的比較,以及無法給出相同的打擊在不同條件下的具體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評價打擊能力的方法及其測評裝置,旨在解決目前評價打擊作用存在的至少為上述的不足,其實質是以打擊作用的主體——打擊物為研究對象,從根本上去評價打擊物的固有能力——打擊能力,使評價結果具有普遍的可比性。
分析打擊過程知道,打擊效果是以打擊過程中打擊物具有的初動能和打擊物在動力作用下做功共同產生的效果來體現,于是打擊效果對應的打擊能力實質上等于初動能與過程中動力做功的數量之和。然而在不同的打擊過程中,作用距離或會不同,這樣動力做功的條件就不統一,為了使評價結果具有可比性,必須使動力做功具有相同的條件,即動力在作用相同距離的情況下進行評價。
在實際應用中,測量裝置難于實現每次打擊均能在指定的作用距離下進行,但可以通過獲得實際打擊的初動能和動力,將實際打擊轉換為指定作用距離下的打擊,并由此來評價打擊能力。為使評價結果更符合習慣和實際應用,進一步轉換為標準評價打擊力作為評價指標,并將不同作用距離對應的標準評價打擊力繪制成標準評價打擊力曲線,從而實現不同打擊在指定條件下的打擊能力比較,以及同一打擊在不同條件下的打擊能力分析。
評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測量或求得或已知打擊物在打擊過程中的初動能;
測量或求得或已知打擊物在打擊過程中受到的動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偉雄,未經余偉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348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