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保土透水的生態邊坡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32135.6 | 申請日: | 2017-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686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2B3/12;E02B3/14;C04B28/00;C04B38/00;C04B20/02;C04B14/08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王曉麗 |
| 地址: | 450045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土 透水 生態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一種保土透水的生態邊坡結構,它是由坡面上依次鋪展開的重復單元所構成;所述的重復單元是由縱向滲水塊與橫向滲水塊拼接而成;縱向滲水塊內部設置有貫通兩端的縱向滲水管,橫向滲水塊內部設置有貫通兩端的橫向滲水管;縱向滲水塊或橫向滲水塊設與其內部滲水管連通的側邊槽,縱向滲水管與橫向滲水管通過側邊槽相連通;在重復單元的內部,底部鋪設有土壤層,頂部鋪設有保護層。本發明提供的提供的生態邊坡結構,強度大,耐使用;能夠保持邊坡上的水土不易流失,同時具有較好的透水性,防止邊坡上的植被和土壤被水浸泡后出現結構松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土透水的生態邊坡結構,屬于護岸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公路、鐵路、水利等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其工程規模大、項目多、涉及面廣,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邊坡,破壞了既有植被,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較大,以往通常采用單純的工程防護,如漿(干)砌片石、噴錨防護等,這些工程措施都導致原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滑坡、邊坡失穩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和工程問題。生態邊坡建設可以對城市道路、公路、鐵路、水利等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大量裸露邊坡現象,采取工程措施,對裸露邊坡進行工程防護與生態綠化處理,從而達到防止邊坡破壞、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目的。其所產生的實際功能包括有:水土保持、生態系統的產生、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提高交通安全、減少潮汐等對坡岸的破壞、凈化空氣、降低噪音和調節氣候、景觀文化服務等。
CN102172138A公開了一種新型生態邊坡綠化防護技術,用于解決土質邊坡或巖質邊坡生態綠化問題,主要是利用竹樁與竹片進行邊坡表層防護,利用一種改良土進行培植綠化,改良土由當地土壤與改良劑組成,改良劑包括鋁酸鈉、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樹脂、硅酸鈉與壤土。CN104278685A公開了一種生態護坡方法及護坡結構,采用植物纖維毯分級填充、組合包裹的施工模式,使格構圈梁穴坑內的填充土體分隔成逐級排列的組合單元,從而分解土體滑墜力在各個土體單元的纖維毯包裹上,達到了分擔沉降滑墜力、增加侵蝕抵抗力的技術效果。
但是上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著邊坡上土壤植被在受到水的浸蝕之后固定性不好,容易出現流失,邊坡上滲水性能不好的問題,影響到了邊坡結構的使用耐久性和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邊坡結構,需要能夠保持邊坡上的水土不易流失,同時需要保持具有較好的透水性,防止邊坡上的植被和土壤被水浸泡后出現結構松動;主要是通過在邊坡上通過集成透水塊和沙土結構從而實現。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保土透水的生態邊坡結構,它是由坡面上依次鋪展開的重復單元所構成;所述的重復單元是由縱向滲水塊與橫向滲水塊拼接而成;縱向滲水塊內部設置有貫通兩端的縱向滲水管,橫向滲水塊內部設置有貫通兩端的橫向滲水管;縱向滲水塊或橫向滲水塊設與其內部滲水管連通的側邊槽,縱向滲水管與橫向滲水管通過側邊槽相連通;在重復單元的內部,底部鋪設有土壤層,頂部鋪設有保護層。
所述相連重復單元的縱向滲水管之間、橫向滲水管之間、縱向滲水管與橫向滲水管之間均連通。
所述縱向滲水塊與橫向滲水塊通過分別設置在兩者上的凸椽和凹槽相互卡合。
橫向滲水塊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縱向滲水塊,縱向滲水塊設貫通兩端的側邊槽;橫向滲水管分別與兩端的縱向滲水塊上的側邊槽相連通。
重復單元內部還設置有樁體;保護層為鵝卵石層。
所述的縱向滲水塊和橫向滲水塊是由采用氫氧化鋁改性硅藻土的滲水無機材料制備而成。
所述氫氧化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硅藻土粉體15-20份、鋅鹽3-5份、鋁酸鈉5-7份、水100-20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未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321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