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四葉草鉆石的加工方法及其四葉草鉆石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31029.6 | 申請日: | 2017-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801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2 |
| 發明(設計)人: | 喻惠華;吳建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建兵 |
| 主分類號: | A44C17/00 | 分類號: | A44C17/00;A44C2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鉆石 底足 打磨 消費選擇 葉片形狀 臺面 冠部 尖點 尖面 腰部 葉片 加工 圖案 觀察 | ||
一種四葉草鉆石的加工方法及其四葉草鉆石,其中,四葉草鉆石,包括冠部、腰部和底部,所述底部由八個第一底足面、四個第二底足面和八個第四底足面,四個第二小扒尖面,四個第三小扒面和四個四葉草葉片構成,所述第一底足面、第二底足面和第二小扒尖面的靠近扒尖點的邊相互連接,圍成的面從臺面觀察時呈現四葉草的葉片形狀的影射圖案。本發明由于采用了全新打磨工藝,所以可以在鉆石上打磨出四草形狀,為鉆石系列提供了一個新的品種,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四葉草鉆石的加工方法及其四葉草鉆石。
背景技術
珠寶行業,以四葉草的葉片形狀作為題材,設計出四葉草項鏈,四葉草耳環等等。這些帶有四葉草的葉片形狀的飾物,由于其簡潔大方,寓意深刻,而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對于鉆石而言,人們很想有一枚在不破壞鉆石臺面的平整度的情況下,能在鉆石的臺面上呈現出四葉草的葉片形狀的鉆石,以增加四葉草鉆石系列的新品種。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的鉆石打磨工藝的束縛,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另外,傳統的鉆石的火彩效果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向社會提供一種四葉草鉆石的加工方法及其四葉草鉆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四葉草鉆石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臺面割切,在鉆胚上割切出臺面;
(2)、腰部形成,在鉆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鉆胚上將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錐形的底部;
(4)、冠部加工,在鉆胚上將腰部以上部分加工成近似臺形的冠部;
所述第(3)步包括如下步驟:
(31)、以腰部的基準面為基準,以第一夾角向遠離腰部的方向打磨出四個扒尖面;
(32)、以相鄰兩個扒尖面相交的棱為基礎,以第一夾角分別向棱的兩側打磨,將四個扒尖面分成八個第一小扒尖面;
(33)、以扒尖點為起點,在其中一個第一小扒尖面上按第一預定長度h1以第二夾角打磨出第一五邊形,每相隔一個第一小扒尖面,以打磨第一五邊形的方法,打磨出第二五邊形、第三五邊形、第四五邊形,所述第二夾角的角度小于第一夾角的角度;
(34)、分別以相鄰兩個第一小扒尖面相交的第二棱為基礎,以第三夾角對著第二棱向對應的五邊形方向打磨出兩個第一底足面,位于兩個第一底足面之間的第一小扒尖面形成第二底足面;
(35)、以與第(34)步相同的方法,對余下的正對五邊形的第一小扒尖面進行打磨,也分別形成兩個第一底足面,位于兩個第一底足面之間的第一小扒尖面形成第二底足面;剩余的第一小扒尖面構成四個第三底足面,被打磨后的第一五邊形、第二五邊形、第三五邊形和第四五邊形形成四葉草的葉片。
作為對本發明的改進,本發明還包括(36)、在四個第三底足面的兩側,以第四夾角分別打磨出八個第四底足面,第三底足面剩余部形成第二小扒尖面。
作為對本發明的改進,以所述四葉草的葉片之間的瓣棱為基礎,以小于第二夾角2-5度的第五夾角打磨出四個第三小扒尖面。
作為對本發明的改進,所述第一夾角在40-42度之間選擇;所述第二夾角在30-35度之間選擇;所述第三夾角在第一夾角的基礎上減0.2-0.5度之間選擇;所述第四夾角在41―43度之間選擇。
作為對本發明的改進,所述第一預定長度h1占棱的總長15%-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建兵,未經吳建兵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310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