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道路的擋土墻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25496.8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775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萬江;周興平;王祥云;杜正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十九冶成都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2 | 分類號: | E02D29/02;E01C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許澤偉 |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道路 擋土墻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涉及一種擋土墻結構,尤其是一種用于道路的擋土墻結構,其包括外墻體、內墻體、多根錨索,外墻體設置在道路的凌空側,內墻體設置在道路的非凌空側,外墻體與內墻體通過多根錨索相連接在一起,且錨索的內錨頭內嵌在內墻體中,外錨頭內嵌在外墻體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便施工、安全性高的道路的擋土墻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擋土墻結構,尤其是一種用于道路的擋土墻結構;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用于道路的擋土墻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山地地區修建道路,必然需要修建擋土墻處理大量不穩定的工程邊坡。擋土墻具有穩定邊坡、結構簡單、頂部平臺可以被利用的優點,在山地地區道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長期以來,因地質災害的影響,山地地區滑坡、道路塌方事故頻發,不僅易造成人員傷亡,還伴隨著大量的經濟損失。因此,處理好各類邊坡工程的安全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道路的擋土墻通常采用塊石、片石、混凝土預制塊作為砌體,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進行整體澆筑形成的重力式擋土墻,這種擋土墻靠自重維持平衡穩定,防止邊坡滑移和傾覆。但是重力式擋土墻體積、重量都很大,在軟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載力的限制,不方便施工,存在安全隱患,安全性較低,對于缺乏石料的地區,修建重力式擋土墻是不經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施工、安全性高的道路的擋土墻結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用于道路的擋土墻結構,包括外墻體、內墻體、多根錨索,外墻體設置在道路的凌空側,內墻體設置在道路的非凌空側,外墻體與內墻體通過多根錨索相連接在一起,且錨索的內錨頭內嵌在內墻體中,外錨頭內嵌在外墻體中。
進一步的是,外墻體包括第一面板,第一面板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支撐筋,第一面板上設置有混凝土結構且第一支撐筋內嵌在混凝土結構中。
進一步的是,第一面板由從上到下依次連接的第一面板體構成。
進一步的是,內墻體包括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相互平行設置,第二面板、第三面板之間設置有多根第二支撐筋,第二面板、第三面板上設置有混凝土結構,且第二支撐筋內嵌在混凝土結構中。
進一步的是,第二面板由從上到下依次連接的第二面板體構成,第三面板由從上到下依次連接的第三面板體構成。
進一步的是,錨索的外部設置有混凝土結構。
本發明另外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施工、安全性高的道路的擋土墻結構的施工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道路的擋土墻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在道路的非凌空側從上到下依次完成內墻體施工;
b、在道路的凌空側從上到下依次完成外墻體施工;
c、在外墻體的外側架設鉆孔機,通過鉆孔機鉆出多個從外墻體到內墻體的孔,一個錨索固定設置在一個孔中,然后對錨索進行封錨處理。
優選的是,a步驟按照以下步驟依次進行:
a1、在道路的非凌空側采用白灰灑出一個溝槽的定位輪廓線,根據定位輪廓線挖出一個溝槽;
a2、將一個第二面板體設置在溝槽的一側,一個第三面板體設置在另一側,多根第二支撐筋一端與第二面板體相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面板體相連接;
a3、在第二面板體、第三面板體、第二支撐筋上鋪設鋼模板,完成后,在鋼模板上澆筑混凝土結構;
a4、待澆筑的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拆除鋼模板;
a5、在溝槽的下方挖出另一個溝槽;
a6、重復步驟a2至a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十九冶成都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十九冶成都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2549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斜模板坡度控制工具
- 下一篇:一種電纜井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