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RPI棒位探頭線圈測試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22748.1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0765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生茂;劉美軍;孫輝;宮任;李陽;莊品超;婁毅;張軍;羅紅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21C17/10 | 分類號: | G21C17/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達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張約宗;紀媛媛 |
| 地址: | 518031 廣東省深圳市福***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rpi 探頭 線圈 測試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RPI棒位探頭線圈測試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操作軟件,發出測量開關信號;輸入輸出單元根據測量開關信號發出測量指令,采集參數測量結果并輸出至操作軟件;集成控制單元根據測量指令輸出位識別指令,并向輸入輸出單元反饋一觸發信號;參數測量單元連接至少一個RPI棒位探頭上的初級線圈、輔助線圈和次級線圈,根據位識別指令測量每個線圈的電阻數據、絕緣數據并輸出參數測量結果至輸入輸出單元。本發明的RPI棒位探頭線圈測試系統及方法中,通過集成控制單元控制參數測量單元的參數測量,使得輸入輸出單元采集參數測量結果,可有效提高現場數據的可靠性、一致性,避免人因失誤造成的數據失真,縮短大修工時及人力投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棒控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RPI棒位探頭線圈測試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RGL系統的RPI棒位探頭位于反應堆大蓋之上,是反映控制棒真實棒位的唯一設備,同時也屬于電站CCM設備。每循環大修期間,RPI棒位探頭線圈的電阻、絕緣測試結果是反映RPI探頭線圈及其相關電纜狀態的重要數據。RPI棒位探頭包括初級線圈、輔助線圈和次級線圈,其中次級線圈包括A、B、C、D、E線圈,即每個RPI棒位探頭共有七個線圈。每循環下行及上行期間均對RPI線圈進行測量一次,需要記錄與分析判斷的數據量相當龐大,僅每次測量RPI電阻和絕緣需記錄的數據就達671個。目前每次執行該項工作都是通過人工使用萬用表、絕緣表相關導線操作完成,讀數、記錄、數據分析均由人工完成。目前的測量方法存在技術、質量、工期三方面的不足。
技術:因每次借用工具的差異、執行人員讀數習慣的不同、操作習慣的不同致使每次大修數據的一致性較差,設備歷史數據可行度降低。
質量:每次測量工作組成員需連續工作并記錄600以上的數據,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處理、標準判斷,在工作量及數據量龐大的情況下,無法從人的行為規范上完全避免可能出現的疏漏。
工期:因目前以人工操作的方式執行RPI探頭的絕緣及電阻測量,所需工期較長,在工作中稍有異常則可能延誤大修關鍵路徑。。
因此,為解決以上所述問題,有必要研發一套RPI棒位探頭智能測試裝置,替代現有測試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因失誤,提高數據可靠性從而整體提高維修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RPI棒位探頭線圈測試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RPI棒位探頭線圈測試系統,包括:
操作軟件,用于提供操作界面、制定數據采集頻率與輸出規則、并發出測量開關信號,以及根據接收的測量結果信號輸出數據報表和趨勢對比;
輸入輸出單元,與所述操作軟件相連接,用于根據所述測量開關信號發出以通道號為識別的測量指令,并采集參數測量結果,以及將所述參數測量結果進行信號轉換,輸出所述測量結果信號至所述操作軟件,其中,所述信號轉換包括將絕緣數據轉換為所述操作軟件可識別的電氣信號;
集成控制單元,與所述輸入輸出單元相連接,用于根據所述測量指令輸出位識別指令,并向所述輸入輸出單元反饋一觸發信號,從而觸發所述輸入輸出單元采集所述參數測量結果;
參數測量單元,與所述集成控制單元及所述輸入輸出單元相連接,并通過機柜接頭連接至少一個RPI棒位探頭上的初級線圈、輔助線圈和次級線圈,至少一個所述RPI棒位探頭上每個線圈占據一通道號,所述參數測量單元根據所述位識別指令測量每個線圈的電阻數據、絕緣數據并輸出所述參數測量結果至所述輸入輸出單元。
優選地,所述參數測量單元包括電阻及絕緣測量模塊,用于測量每個線圈的所述電阻數據和每個線圈之間、每個線圈對地的所述絕緣數據。
優選地,所述電阻及絕緣測量模塊的電阻測量范圍為1.00Ω-10000.00Ω,絕緣測量的電壓等級為500VD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227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