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透鏡、立體顯示裝置及智能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20502.0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12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紅磊;宮曉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超多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29 | 分類號: | G02F1/29;G02F1/1343;G02F1/133;G02B2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晨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4 | 代理人: | 張婧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條形電極 液晶透鏡 微電極結構 第二基板 第一基板 立體顯示裝置 液晶透鏡單元 第一電極 公共電極 智能終端 偏轉 施加 第二驅動電壓 第一驅動電壓 液晶透鏡邊緣 電壓驅動器 第二電極 間隔設置 鋸齒現象 立體顯示 相對設置 液晶分子 用戶體驗 陣列排布 邊緣處 液晶層 分光 驅動 | ||
1.一種液晶透鏡,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述第一基板上設有第一電極層,所述第二基板上設有第二電極層,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條形電極,各所述第一條形電極傾斜排布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公共電極,所述第一條形電極、所述公共電極分別與電壓驅動器電性連接;
當所述液晶透鏡用于分光模式時,所述電壓驅動器向各所述第一條形電極施加第一驅動電壓、向所述公共電極施加第二電壓,所述第一驅動電壓與所述第二電壓之間的壓差驅動所述液晶層內的液晶分子發生偏轉形成陣列排布的第一液晶透鏡單元,每一所述第一液晶透鏡單元對應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條形電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液晶單元對應的第一條形電極中,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鏡單元邊緣處的兩個所述第一條形電極的端部之間形成有一容納部,所述容納部中設有微電極結構,所述微電極結構與所述電壓驅動器電性連接,所述微電極結構與所述第一條形電極存在間隙且電性絕緣;
當所述液晶透鏡用于分光模式時,所述電壓驅動器對所述微電極結構施加第二驅動電壓,所述第二驅動電壓與施加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鏡單元邊緣處的所述第一條形電極上的所述第一驅動電壓相等,所述第二驅動電壓與所述第二電壓之間的壓差驅動所述微電極結構附近的所述液晶分子發生偏轉形成第二液晶透鏡單元;
所述第二液晶透鏡單元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鏡單元的間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鏡單元對應至少三個所述第一條形電極,所述電壓驅動器設有第一電壓信號輸出端、第二電壓信號輸出端和第三電壓信號輸出端,所述第一電壓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條形電極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電壓信號輸出端與所述微電極結構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電壓信號輸出端與所述公共電壓電性連接;
當所述液晶透鏡用于分光模式時,所述電壓驅動器通過所述第一電壓信號輸出端向所述第一條形電極輸出所述第一驅動電壓,所述電壓驅動器通過所述第二電壓信號輸出端向所述微電極結構輸出所述第二驅動電壓,所述電壓驅動器通過所述第三電壓信號端向所述公共電極輸出所述第二電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鏡單元對應兩個所述第一條形電極,所述電壓驅動器同時向所述第一條形電極輸出所述第一驅動電壓,向所述微電極結構輸出所述第二驅動電壓,所述第一驅動電壓與所述第二驅動電壓相等。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部沿所述第一條形電極延伸方向的寬度小于500微米,所述微電極結構沿所述第一條形電極延伸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容納部的寬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電極結構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條形電極的延伸方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為條形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的寬度小于第一條形電極的寬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與相鄰所述第一條形電極之間設有第一間隙,所述第一間隙的寬度小于25微米。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二電極之間設有第二間隙,所述第二間隙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間隙的寬度。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具有一寬度漸變端,各所述第二電極的寬度漸變端交錯設置。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的截面形狀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所述寬度漸變端為所述第二電極的底邊所對應的銳角端。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的底邊與鄰近的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之間的距離小于25微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超多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超多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2050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彈性可拉伸的電致變色器件
- 下一篇:透鏡組件及其控制方法、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