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在無粘合劑層窗用隔熱薄膜的應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16712.2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52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飯田繁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沙河市湡久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L33/04;C08L23/08;C08K5/12;C08K5/07;C08K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0541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熱 薄膜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在無粘合劑層窗用隔熱薄膜的應用方法,包括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所述薄膜通過所述主成分樹脂及所述增塑劑的混合物產生的粘性物質保持薄膜的被粘貼使用狀態;所述主成分樹脂選自氯乙烯樹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樹脂、聚氨酯樹脂、聚丙烯酸樹脂以及聚酯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通過所述主成分樹脂和所述增塑劑的混合物形成的粘性物質實現在不另設粘合劑層的情況下,長時間地保持薄膜被粘貼使用的狀態,同時通過所述粘性物質的特性,實現薄膜剝離后不會在窗戶玻璃上殘留粘膠物質的有益技術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窗用隔熱薄膜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在無粘合劑層窗用隔熱薄膜的應用方法,使所述窗用隔熱薄膜無需設置粘合劑層即實現被粘貼使用。
背景技術
室內溫度由于從窗戶射入的陽光而上升。因此,窗戶上需要貼一層反射或吸收陽光的薄膜,來防止室內溫度上升。從而減輕空調設備的運作,并且節約能源。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而使用的窗用隔熱薄膜通常通過具有較強粘性的壓敏粘合劑粘貼于窗戶的玻璃。
發明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壓敏粘合劑具有較強的黏性,粘貼后不易去除,故通過壓敏粘合劑將薄膜粘貼于窗戶,相當仰賴熟練粘貼施工技巧,避免位置偏移造成粘貼作業無法順利進行。此外,通過壓敏粘合劑實現粘貼的隔熱薄膜每3~5年需要替換,壓敏粘合劑的粘性不僅造成去除作業相當困難,同時存在隔熱薄膜剝離后玻璃表面會殘留粘合劑的問題。
是以,有鑒于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在無粘合劑層窗用隔熱薄膜的應用方法,以實現隔熱薄膜容易被粘貼于窗戶玻璃上,且剝離后不會在玻璃上殘留粘合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窗用隔熱薄膜,包括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所述薄膜通過所述主成分樹脂及所述增塑劑的混合物產生的粘性物質保持薄膜的被粘貼使用狀態;所述主成分樹脂選自氯乙烯樹脂(Vinyl chloride resin)、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樹脂(Ethylene methacrylic acid copolymer)、聚氨酯樹脂(Polyurethane resin)、聚丙烯酸樹脂(Polyacrylic resin)以及聚酯樹脂(Polyester resin)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主成分樹脂和增塑劑的配比為100重量份主成分樹脂,20~40重量份增塑劑。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增塑劑選自鄰苯二甲酸酯(Dibutyl phthalate)類、己二酸酯(Adipic acid esters)類、偏苯三甲酸三辛酯(Octyl three formic acid three octylester,TOTM)、羧酸乙二醇酯(Carboxylic acid glycol ester)以及磷酸甲苯酯(Cresylphosphate)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選自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ioctyl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及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己二酸酯類增塑劑選自己二酸二辛酯(Dioctyl adipate)及己二酸二異壬酯(Diisononyl adipate)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主成分樹脂和紅外線吸收劑的配比為100重量份主成分樹脂,1~20重量份紅外線吸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沙河市湡久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沙河市湡久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167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