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功能性大米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15502.1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92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傳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聯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7/10 | 分類號: | A23L7/10;A23L7/104;A23L33/105;A23L33/1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81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能 大米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功能性大米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功能性大米是食品,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品,不能治療疾病,是通過調節人體中的生理性結構,增加人體免疫力,從而起到預防疾病和調理人體功能的效果。例如,貧血患者大部分是因為生理性缺鐵,食用“富鐵大米”可增加肌體中鐵的含量,對患者有一定效果。又如“胚芽米”富含——氨基丁酸,具有改善大腦血循環,調整血壓、鎮靜神經,減少中性脂肪等作用,已在深圳、浙江、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售;“富硒米”每千克中有機硒含量達60-100毫克,具有天然解毒和防癌功能,這種米在江蘇市場已非常暢銷。不僅大米有富硒米,近年來各種富硒農產品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外,尚有預防骨質疏松的“高鈣米”,具有減肥效果的“高膳食纖維米”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促進人體健康、改善營養,同時豐富了人們的主食的功能性大米生產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功能性大米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米處理:新米、陳米、久陳米或米屑的任何一種,或是它們按適當比例配成的原料米;先將原料米經一道碾白后自然冷卻7-10天后進行水磨加工;然后將水磨加工的原料米貯存在原料罐中,從原料米罐中取出一定量原料米,放到浸泡罐中,由貯水槽加入一定量水,浸泡一定時間,使米粒初步膨脹,大米浸泡后,再經除石、除鐵,磨制成淀粉乳;
2)液化:將步驟1)得到的淀粉乳加入小蘇打溶液調節PH至6.0-7.0,先在淀粉乳加入α-淀粉酶進行液化,然后將其送去高壓噴射液化;
3)脫渣:利用脫渣泵泵入板框壓濾機對液化后的淀粉乳進行過濾,壓力0.1-0.3mPa。濾液進入濾液儲罐,過濾出濾渣;
4)改性:將步驟3)中濾液儲罐中得到的濾液經煮沸滅酶后降溫至60℃-63℃時,加入按重量份數的組成:乳酸菌20-30份、人參液5-10份、維生素50-100份以及蘋果膠30-40份的改性劑混合均勻;
5)蒸煮與淀粉凝膠:將步驟4)中混合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渣混合后加入糊化劑反復蒸煮,待到大米內淀粉凝膠形成具有一定彈性和強度的板透明凝膠;
6)冷卻與淀粉老化:將步驟5)完全糊化的淀粉,在5-10℃下自然冷卻后待到淀粉完全老化;
7)干燥與包裝成品:將步驟6)中淀粉完全老化后常溫下干燥,利用包裝機或人工包裝入庫。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功能性大米生產方法成品大米能夠促進人體健康、改善營養,同時豐富了人們的主食。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一種功能性大米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米處理:新米、陳米、久陳米或米屑的任何一種,或是它們按適當比例配成的原料米;先將原料米經一道碾白后自然冷卻7-10天后進行水磨加工;然后將水磨加工的原料米貯存在原料罐中,從原料米罐中取出一定量原料米,放到浸泡罐中,由貯水槽加入一定量水,浸泡一定時間,使米粒初步膨脹,大米浸泡后,再經除石、除鐵,磨制成淀粉乳;
2)液化:將步驟1)得到的淀粉乳加入小蘇打溶液調節PH至6.0-7.0,先在淀粉乳加入α-淀粉酶進行液化,然后將其送去高壓噴射液化;
3)脫渣:利用脫渣泵泵入板框壓濾機對液化后的淀粉乳進行過濾,壓力0.1-0.3mPa。濾液進入濾液儲罐,過濾出濾渣;
4)改性:將步驟3)中濾液儲罐中得到的濾液經煮沸滅酶后降溫至60℃-63℃時,加入按重量份數的組成:乳酸菌20-30份、人參液5-10份、維生素50-100份以及蘋果膠30-40份的改性劑混合均勻;
5)蒸煮與淀粉凝膠:將步驟4)中混合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渣混合后加入糊化劑反復蒸煮,待到大米內淀粉凝膠形成具有一定彈性和強度的板透明凝膠;
6)冷卻與淀粉老化:將步驟5)完全糊化的淀粉,在5-10℃下自然冷卻后待到淀粉完全老化;
7)干燥與包裝成品:將步驟6)中淀粉完全老化后常溫下干燥,利用包裝機或人工包裝入庫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發明,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發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特征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聯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聯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155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