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氨酯避孕套生產-在線電檢一機化方法及專用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14807.0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835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維;李紅蘭;潘顯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化工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40 | 分類號: | B29C33/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41200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氨酯 避孕套 生產 在線 電檢 機化 方法 專用 模具 | ||
一種聚氨酯避孕套生產?在線電檢一機化方法及專用模具,通過在制作聚氨酯避孕套的專用模具主體絕緣材料中添加導電填料,使得整個專用模具成為導電體,再利用電檢設備對專用模具上的聚氨酯避孕套進行在線電檢;即將導電填料均勻添加在主體材料內形成混合料,然后用混合料制作成既具有導電性、又能避免聚氨酯避孕套卷邊和脫模困難的生產?電檢一機化專用模具,利用電檢設備對生產?電檢一機化專用模具上的聚氨酯避孕套進行在線電檢。本發明通過在主體材料的模具中添加導體填料,解決了使用不銹鋼或玻璃模具生產聚氨酯避孕套時出現的卷邊和難以脫模等浸漬工藝技術問題,使模具具有導電性能,實現在生產的過程中對聚氨酯避孕套進行自動化在線電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氨酯避孕套生產、檢測一機化方法及裝置,尤其是一種聚氨酯避孕套生產-在線電檢一機化方法及專用模具,屬于避孕套制作及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當前,避孕套制作時的主要原材料為天然膠乳,但天然膠乳中含有的異型蛋白質成分會導致部分人群過敏;且在天然膠乳避孕套的加工工程中,有可能會形成致癌的N-亞硝胺。聚氨酯材料制作的避孕套安全性更高,對熱、濕及紫外光不敏感,耐老化性能好,在貯存過程中不受各種油基潤滑劑的影響,屏障效力極高,能有效地避孕和過濾病毒,且其厚度只有天然膠乳避孕套的三分之一,提高了使用的舒適性。
在避孕套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保障避孕套的質量,電檢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天然乳膠避孕套通常是采用玻璃模具進行生產,因為玻璃模具不導電,需要進行線下電檢;少部分采用不銹鋼模具生產,可以直接在生產線上進行電檢。聚氨酯避孕套由于極性大、粘性強,如果使用玻璃或不銹鋼模具進行生產,會牢牢附在玻璃或不銹鋼表面與模具粘合,以至于難以卷邊、脫模。而且聚氨酯避孕套的模量高于天然膠乳避孕套,人工電檢難度增大(聚氨酯避孕套更難套上電檢模具,降低了人工電檢速率),在電檢環節投入的人工是天然膠乳避孕套電檢人工的1.5~2倍(原有天然膠乳避孕套電檢線需6名員工,在保持原有電檢效率的條件下現在聚氨酯避孕套電檢線需要9~12名員工),極大的增加了生產成本。
申請號為CN201610959994.9的發明專利中采用納米級水性聚氨酯交聯粒子做內隔離劑,降低聚氨酯避孕套在不銹鋼模具上的粘附力。但是極性的聚氨酯材料在極性的不銹鋼模具上粘附力依然很強,仍然存在卷邊、脫模困難的問題。本申請人之前申請的申請號為CN201410570377.0的發明專利中采用表面能適宜的非極性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作為模具主體材料,浸漬時不會發生滑膠的現象,且能滿足卷邊、脫模的要求,解決了聚氨酯避孕套生產中卷邊、脫模困難問題,但是PE、PP材料不導電(體積電阻率為1016~1017Ω?cm),無法進行在線電檢。
然而,通過申請人的實際經驗證明,對比文件一中的方法依然無法完全解決聚氨酯避孕套在不銹鋼模具表面卷邊、脫模困難的問題,且當使用不銹鋼作為模具材料時,需要浸漬內隔離劑來降低避孕套與模具之間的粘附力,增加了生產的工序,降低了生產效率;而對比文件二中的方法不能進行在線電檢,因此還是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聚氨酯避孕套在當前的生產過程中需要線下電檢設備通過人工進行電檢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聚氨酯避孕套生產-在線電檢一機化的方法及專用模具,實現聚氨酯避孕套的自動化在線電檢,省去人工電檢的環節和浸漬內隔離劑的環節,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為:一種聚氨酯避孕套生產-在線電檢一機化的方法,通過在制作聚氨酯避孕套的專用模具的主體絕緣材料中添加導電填料,使得整個專用模具成為導電體,再利用電檢設備對專用模具上的聚氨酯避孕套進行在線電檢;即將導電填料均勻添加在主體材料內形成混合料,然后用混合料制作成既具有導電性、又能避免聚氨酯避孕套卷邊和脫模困難的生產-電檢一機化專用模具,利用電檢設備對一機化專用模具上的聚氨酯避孕套進行在線電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化工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化工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148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