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人語音通信方法、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08716.6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478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亮;陳少杰;張文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0L19/008 | 分類號: | G10L19/008;G10L19/00;G10L13/02;G10L21/02;H04L12/18;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武漢東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語 通信 方法 存儲 介質 電子設備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人語音通信方法、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系統,涉及多人語音通信領域。該方法步驟為:服務端在同一時刻收到客戶端發送的編碼本地語音后,對每條編碼本地語音進行解碼,得到客戶端的解碼本地語音;服務端對所有解碼本地語音進行合成,得到合成語音;服務端對合成語音進行ACC編碼,得到編碼合成語音;服務端將編碼合成語音和客戶端的解碼本地語音,發送至對應的客戶端;客戶端對編碼合成語音進行ACC解碼,得到合成語音;將合成語音中與解碼本地語音相同的語音剔除后進行播放。本發明能夠將N條本地語音進行1次合成、1次編碼和N次轉發,顯著減輕了服務端的工作壓力和負載壓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人語音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人語音通信方法、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系統。
背景技術
多人語音通信在社交類軟件中非常常見,例如QQ群聊天室等。當每個人進入到群聊室后,可以聽到其他人說話的聲音,并且自己所說的也能夠被其他人聽見;要實現上述效果,需要將自己所說的內容需要讓其他所有人聽到。
目前,現有的多人語音通信的方法一般為以下兩種:
(1)客戶端A將本地語音A(即自己的所說的內容)發送至中間服務端,中間服務端將本地語音A轉發至所有處于多人語音狀態(即處于同一聊天室)的其他客戶端。
方法(1)的缺陷為:定義有N個人進行多人語音,則中間服務端轉發1人本地語音至其他人的次數為N-1(自己不用轉發),當N個人同時說話時,中間服務端轉發本地語音的次數為N·(N-1),當N較大時,中間服務端的工作壓力較大。
(2)中間服務端將同一時刻收到的本地語音進行語音合成,將合成后的語音進行編碼后,發送至所有人的客戶端;當有N個人進行多人語音時,方法(2)轉發合成語音的次數為N,遠小于方法(1)中的N·(N-1)。
方法(2)的缺陷為:因為需要實現本人聽不到自己的語音(即不會出現回音),所以進行語音合成時,需要針對每個人合成一次剔除本地語音后的合成語音。當所有人為N時,中間服務端同一時刻會收到N路語音,此時中間服務端需要針對每個人合成一次(N-1)路的合成語音;即中間服務端總共需要合成N次N-1路的合成語音,同理,還需要進行N次N-1路的合成語音編碼。因此,方法(2)雖然能降低中間服務端的工作壓力,但是增加了中間服務端對語音的合成次數和編碼次數,即增加了中間服務端的負載壓力。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為:在多人語音時,如何減少服務端對語音進行轉發、合成和編碼的次數。本發明能夠將N條本地語音進行1次合成、1次編碼和N次轉發,顯著減輕了服務端的工作壓力和負載壓力。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多人語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服務端在同一時刻收到客戶端發送的編碼本地語音后,對每條編碼本地語音進行解碼,得到客戶端的解碼本地語音,轉到S2;
S2:服務端對所有解碼本地語音進行合成,得到合成語音,轉到S3;
S3:服務端對合成語音進行ACC編碼,得到編碼合成語音,轉到S4;
S4:服務端將編碼合成語音和客戶端的解碼本地語音,發送至對應的客戶端,轉到S5;
S5:客戶端對編碼合成語音進行ACC解碼,得到合成語音;將合成語音中與解碼本地語音相同的語音剔除后進行播放。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S2流程包括:服務端對每條解碼本地語音設置對應的合成權重因子后,對所有解碼本地語音進行合成,得到合成語音。
本發明提供的存儲介質,該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多人語音通信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087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