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甘氨酸亞鐵螯合物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06823.5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81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柳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博農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27/18 | 分類號: | C07C227/18;C07C229/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趙倩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甘氨酸 亞鐵 螯合物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甘氨酸亞鐵螯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將甘氨酸按重量比1:4溶解于水中,加入甘氨酸重量0.1‰~5.0‰的羰基鐵粉,在50~70℃攪拌10~30分鐘,然后按七水合硫酸亞鐵和甘氨酸的摩爾比為1:0.95~1.1的量加入七水硫酸亞鐵固體、甘氨酸重量10%~50%的的麥芽糊精,甘氨酸重量0.1‰~5.0‰的二氧化硅,在50~85℃下攪拌反應20~40分鐘,反應完成后,反應液過濾去雜質,濾液經噴霧干燥,得到所述甘氨酸亞鐵螯合物。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生產出的產品質量高,生產過程綠色環保,無三廢排放,生產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甘氨酸亞鐵螯合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鐵是動物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缺鐵是最常見的動物營養缺乏癥之一。甘氨酸亞鐵螯合(絡合)物是第三代鐵源飼料添加劑,它是由甘氨酸和鐵元素或無機鐵化合物以化學合成方法制備的氨基酸螯合(絡合)物,形成五元螯合環具有特殊的穩定性,它溶解于水,具有高度的化學穩定性和良好的適口性,以及生物學效價高、吸收率高等優點。甘氨酸亞鐵螯合物極大地改變了硫酸亞鐵、氯化亞鐵等無機鐵制劑固有的缺點,已被用于治療人類的缺鐵性貧血(IDA),鐵缺乏可影響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還會造成腸道和呼吸相關感染或缺鐵性貧血發生,嚴重影響機體的正常機能。甘氨酸亞鐵螯合物應用于飼料可降低鐵元素的使用量,提高飼料產品的適口性和品質,提高動物的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
目前,國內飼料級甘氨酸亞鐵螯合(絡合)物生產的方法主要是以硫酸亞鐵和甘氨酸為主要原料,在液相中反應制備,反應完成后,反應液冷卻到一定溫度析出結晶,然后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產品。它的生產工藝簡單,但在制備和干燥過程中由于和空氣接觸時間長,很難完全避免亞鐵不被空氣所氧化,結果使最終產品三價鐵含量容易超標,而且這種生產方法會產生大量的母液和洗滌液,母液和洗滌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甘氨酸亞鐵、硫酸亞鐵和甘氨酸以及其它雜質,母液多次循環利用,造成產品質量下降,產品顏色變深。母液不回收,廢水處理壓力大,而且有可能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因此,尋求一種生產甘氨酸亞鐵螯合物新方法,以克服現有方法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為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甘氨酸亞鐵螯合物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甘氨酸亞鐵螯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甘氨酸按重量比1:4溶解于水中,加入甘氨酸重量0.1‰~5.0‰的羰基鐵粉,在50~70℃攪拌10~30分鐘,然后按七水合硫酸亞鐵和甘氨酸的摩爾比為1:0.95~1.1的量加入七水硫酸亞鐵固體、甘氨酸重量10%~50%的的麥芽糊精,甘氨酸重量0.1‰~5.0‰的二氧化硅,在50~85℃下攪拌反應20~40分鐘,反應完成后,反應液過濾去雜質,濾液經噴霧干燥,得到所述甘氨酸亞鐵螯合物。
優選的,所述羰基鐵粉的加入量為甘氨酸重量的1.0‰。
優選的,所述麥芽糊精的加入量為甘氨酸重量的25%。
優選的,所述二氧化硅的加入量為甘氨酸重量的2.0‰。
優選的,所述七水合硫酸亞鐵和甘氨酸的摩爾比為1:0.95~1.1。
優選的,所述七水合硫酸亞鐵和甘氨酸的摩爾比為1:1.05。
優選的,所述絡合反應溫度為78℃。
優選的,所述噴霧干燥于壓力噴霧干燥塔中完成,其工藝參數如下:進料濃度:35~45%(質量分數),進料溫度:60~70℃;進風溫度:140~160℃,排風溫度:80~90℃:塔內溫度:95~105℃,塔內負壓:50-150 Pa,均質機壓力:80~120Mpa。
本發明將甘氨酸溶解于水中,加入少量羰基鐵粉,有以下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博農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博農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068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