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方法及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05953.7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63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石秀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至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5/00 | 分類號: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協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鄭鳴捷 |
| 地址: | 213345 江蘇省常州市西太湖科***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胃內球囊 系統 新型 連接 釋放 方法 結構 | ||
1.一種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所述胃內球囊系統包括球囊,導管、膠囊和填充物;
所述球囊被包裹在所述膠囊中,所述球囊上設置有自封閉結構,所述導管的遠端與所述自封閉結構可拆卸地相連,所述導管的近端留在膠囊外,通過所述近端向球囊內輸送填充物使得球囊由初始的壓縮態變為膨脹態;所述導管遠端的設置有氣囊,所述氣囊被充氣后膨脹,外徑增大,使導管與球囊相對固定,所述氣囊被放氣回縮,則氣囊外徑減小,導管與自封閉結構分離;
所述導管為雙腔結構,包括填充物輸送腔和氣囊腔,所述導管的近端設置有填充物輸送閥及氣囊擴充閥,所述填充物輸送閥與所述填充物輸送腔相通,所述氣囊擴充閥與所述氣囊腔相通;
所述導管為同軸雙腔結構,所述導管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內層的內部構成所述填充物輸送腔,所述外層與內層之間構成所述氣囊腔;
所述氣囊固定在自封閉閥內部,位于自封閉閥的近端、中部或遠端,所述氣囊被充氣后膨脹,外徑增大,使氣囊與自封閉閥內壁之間相互移動的摩擦力較大從而實現導管與球囊相對固定,所述氣囊被放氣回縮,則氣囊外徑減小,導管與自封閉結構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所述球囊上的自封閉結構由單腔軟管或兩層薄膜兩側焊接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所述自封閉結構為自封閉閥,將導管從自封閉閥中抽出后,自封閉閥自動閉合。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所述填充物是氣體、液體或其它流質,在所述填充物的作用下,球囊由壓縮態逐步變為膨脹態。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球囊中預先安裝干燥態水凝膠粉末,通過填充物輸送閥向球囊內輸送水,所述水凝膠粉末吸水后使球囊膨脹。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通過氣囊擴充閥放出氣囊腔中的氣體使氣囊的外徑恢復到非擴張態。
7.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通過抽吸使氣囊的外徑恢復到非擴張態。
8.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擴張態的球囊在患者體內保留4-6月后靠自身降解或外源物質降解,其結構完整性被破壞,填充物排出球囊進入患者胃內,在胃腸蠕動下球囊和填充物通過胃腸道自然排出患者體外。
9.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吞咽式胃內球囊系統的新型連接和釋放結構,所述球囊上設置有X光下或超聲下可顯影的標記,便于觀察球囊在患者體內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至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至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0595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