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裝置、通信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05831.8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519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董賢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H04W74/00;H04W74/08;H04L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51908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局域網 通信 方法 裝置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裝置、通信設備,其中,用于接入點的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法包括:生成喚醒消息幀,并設置所述喚醒消息幀的第一接入信道類信息;當按照所述第一接入信道類信息對應的第一優先接入級別競爭信道資源向站點發送所述喚醒消息幀失敗時,重新生成所述喚醒消息幀,并設置重新生成的所述喚醒消息幀的第二接入信道類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入信道類信息對應的第二優先接入級別高于所述第一優先接入級別;按照所述第二優先接入級別競爭獲取信道資源以向所述站點重新發送所述喚醒消息幀。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設備功耗,使得設備更加省電,滿足IEEE 802.11ba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法、無線局域網的通信裝置和通信設備。
背景技術
在2016年7月,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802.11成立了下一代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的研究組WUR(Wake Up Receiver),即IEEE 802.11.ba,主要應用在物聯網方面,目的是為了盡最大可能節省設備的功耗,最主要的是為了使接收到wake-up幀(喚醒消息幀)的設備盡最大可能節省設備的功耗,其中設備接收wake-up幀所需功耗不大于1mW。
目前,對于喚醒消息幀如何使用AC(Access category,接入類)及EDCA(Enhanced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增強的分布式信道訪問)參數接入信道有如下規定:
(1)接入點(AP,Access Point)可以重復使用現有的4種AC及相應的EDCA參數傳輸喚醒消息幀,該喚醒消息幀包括:單播喚醒消息幀、組播喚醒消息幀和WUR信標幀;
(2)接入點可以使用現有的任何一個AC來發送組播喚醒消息幀;
(3)接入點可以使用現有的任何一個AC來發送WUR信標幀;
(4)在接入點沒有緩存的下行數據時,接入點可以使用現有的任何一個AC來發送單播喚醒消息幀。
但是,當AP(Access Point,接入點)使用現有的任何一個AC向STA(Station,站點)傳輸喚醒消息幀且未傳輸未成功時,如果喚醒消息幀的重傳仍采用現有的隨機back-off(回退)機制,STA需等待的時間更長,故設備的耗電量與現有重傳機制中耗電量可能一樣多,不能達到節省設備功耗的目的,在喚醒消息幀傳輸未成功時,如何利用AC機制重新傳輸喚醒消息幀,使得喚醒消息幀的接收方等待時延降低,使得設備更加省電,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基于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種新的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案,當接入點向站點傳輸喚醒消息幀失敗重傳該喚醒消息幀時,應用采用優先接入級別較高的接入信道類信息,以降低喚醒消息幀的接收方等待時延,從而降低設備功耗,使得設備更加省電,滿足IEEE802.11ba的需求。
有鑒于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法,用于接入點,所述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方法包括:生成喚醒消息幀,并設置所述喚醒消息幀的第一接入信道類信息;當按照所述第一接入信道類信息對應的第一優先接入級別競爭信道資源向站點發送所述喚醒消息幀失敗時,重新生成所述喚醒消息幀,并設置重新生成的所述喚醒消息幀的第二接入信道類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入信道類信息對應的第二優先接入級別高于所述第一優先接入級別;按照所述第二優先接入級別競爭獲取信道資源以向所述站點重新發送所述喚醒消息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0583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