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公害淡水魚的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93414.6 | 申請日: | 2017-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899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曉波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A01K6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孫巍 |
| 地址: | 413200 湖南省益***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淡水魚 養殖 魚種 魚塘 捕撈 無公害 水域 質量安全性 人工飼料 水質控制 魚體消毒 養殖塘 混養 灌水 飼喂 魚體 放養 施肥 消毒 漁民 水質 飼養 收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公害淡水魚的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養殖塘要求;(2)灌水、調水質;(3)魚種選擇;(4)魚體消毒;(5)合理放養;(6)飼養;(7)水質控制;(8)施肥;(9)適度捕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魚塘和魚體的消毒及科學飼喂,有效降低了藥物、人工飼料的用量,所養殖的淡水魚質量安全性高、無污染;本發明通過生活在不同水域深度的魚種混養,品種多樣,有效利用了魚塘內不同水域深度的空間,通過有序分批次捕撈,不僅提高了養殖數量而且增大了漁民的收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一種無公害淡水魚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淡水魚是指居住于淡水的魚類,種類繁多,占總魚類的40%左右。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淡水魚養殖大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魚類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這促使水產養殖呈現了集約式發展趨勢,尤其是淡水魚養殖。但由于漁民一方面只重視數量而忽視魚的質量,另一方面缺乏科學、專業的養殖技術,使得淡水魚的質量低,食用安全性下降。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無公害淡水魚的養殖方法,用于解決集約式養殖的淡水魚亂用、濫用藥物,魚的質量低,食用不安全等問題,并有效提高魚的產量。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無公害淡水魚的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養殖塘要求:遠離污染、排灌方便、塘底平坦、清塘消毒和保持19-21cm的淤泥;
(2)灌水、調水質:向養殖塘中灌入深度為1.7~1.9m的清水,并施放適宜數量的水產養殖專用生物肥或生物肥料制劑,調整水質為油綠色或茶褐色;
(3)魚種選擇:選擇活潑健壯、抗病性強的魚種,包括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
(4)魚體消毒:將步驟(3)中選擇的魚種置于5-6%質量濃度的食用鹽水中消毒12~14min;
(5)合理放養:將步驟(4)中經消毒的魚種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為1∶5∶4∶3的比例放養在步驟(2)中調整好水質的養殖塘中,放養密度為1700~1900尾/畝;
(6)飼養:投放后22-24天內,每天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飼料,待魚體長至300~330g/尾時,增施農家肥;施肥15~17天后,每3~5天施一次人工飼料;所述人工飼料的投放量為2600-2700mg/畝,分早、中、晚三次投喂,三次投喂量為3∶2∶1;
(7)水質控制:魚種放養后,每10~15天加一次水,換水量為55~60cm;
(8)施肥:每次加水后,向養殖塘內加入一定量水產養殖專用肥和酵母菌;
(9)適度捕撈:當魚體長至2100~2300g/尾時,每周捕撈一次放養密度大的魚種,保證養殖塘內有足夠的魚類活動空間,所述每周捕撈的魚量為350~450尾/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魚塘和魚體的消毒及科學飼喂,有效降低了藥物、人工飼料的用量,所養殖的淡水魚質量安全性高、無污染;本發明通過生活在不同水域深度的魚種混養,品種多樣,有效利用了魚塘內不同水域深度的空間,通過有序分批次捕撈,不僅提高了養殖數量而且增大了漁民的收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在此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發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一種無公害淡水魚的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養殖塘要求:遠離污染、排灌方便、塘底平坦、清塘消毒和保持19cm的淤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曉波,未經陳曉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934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