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組啟停時通過汽動給水泵給鍋爐上水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92227.6 | 申請日: | 2017-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557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康艷昌;王學同;王學棟;董洋;李萬軍;劉傳玲;宋昂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22D11/02 | 分類號: | F22D1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張建華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組 啟停時 通過 水泵 鍋爐 上水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組啟停時通過汽動給水泵給鍋爐上水的方法,步驟如下,機組啟動:啟動A汽動給水泵前置泵,對A汽動給水泵進行沖轉至600r/min,通過控制A汽動給水泵轉速和A汽動給水泵再循環調門開度,對鍋爐受熱面緩慢加熱;鍋爐上水結束后,將A汽動給水泵轉速升速至900r/min,通過控制A汽動給水泵轉速和A汽動給水泵再循環調門開度,對鍋爐受熱面進行沖洗;機組停運:退出B汽動給水泵運行,保持A汽動給水泵運行,開啟A汽動給水泵再循環門,控制A汽動給水泵轉速穩定;鍋爐由干態轉濕態后,通過控制A汽動給水泵轉速和A汽動給水泵再循環調門開度,機組啟停期間,通過汽動給水泵進行上水,不啟動電動給水泵,期間節省了直流鍋爐啟停期間的電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組啟停時通過汽動給水泵給鍋爐上水的方法,屬于火力發電廠設計領域。
背景技術
無上水調門的直流鍋爐一般情況下會配置兩臺50%BMCR容量的汽動給水泵和一臺30%BMCR容量的電動給水泵,汽動給水泵和電動給水泵都可以變速調節,電動給水泵在機組啟動、停運時和汽動給水泵故障時使用。
機組啟動和停運時,無上水調門的直流鍋爐給水流量較低,汽動給水泵低轉速時,因小汽輪機進汽流量較低,排汽溫度容易超溫,且小汽輪機轉速不穩定造成給水流量波動大,容易造成鍋爐受熱面超溫或者干燒,所以在機組啟動和停運階段,無上水調門的直流鍋爐會采用啟動電動給水泵進行上水,通過電動給水泵的液力耦合器調速裝置調節給水流量,待機組負荷30%以上時才通過汽動給水泵上水。
機組啟動時電動給水泵運行時間約12小時,機組停運時電動給水泵運行時間約1-2小時,造成資源浪費。
有鑒于此,在公告號為CN 102563612 A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大型火力發電廠采用汽動給水泵直接啟動方法,一種大型火力發電廠采用汽動給水泵直接啟動方法,所述汽動給水泵的汽輪機設計有兩路進汽汽源,并由冷段或主蒸汽和四級抽汽供給,該發明專利的缺陷是采用增加汽動給水泵汽輪機的輔助蒸汽汽源的方法來代替電動給水泵,雖然減少了電動給水泵費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效果卻難以與電動給水泵相比,而且在機組的汽動給水泵發生故障時就會導致整個機組停運,而本發明中使用的是電動給水泵,雖然電耗較大但卻只是在機組啟動、停運時和汽動給水泵故障時使用,一方面可以減少電耗,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證機組的正常運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的機組啟停時通過汽動給水泵給鍋爐上水的方法, 以降低機組啟動、停運過程中的電耗,提高機組經濟性。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機組啟停時通過汽動給水泵給鍋爐上水的方法,其特點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機組啟動:
除氧器水箱溫度達到鍋爐上水要求后,啟動A汽動給水泵前置泵,對A汽動給水泵進行沖轉至600r/min,通過控制A汽動給水泵轉速和A汽動給水泵再循環調門開度,維持給水流量100t/h,對鍋爐受熱面緩慢加熱,控制受熱面的金屬壁溫溫升在2℃/min以內;
第二步:鍋爐上水結束后,將A汽動給水泵轉速升速至900r/min,通過控制A汽動給水泵轉速和A汽動給水泵再循環調門開度,維持鍋爐上水流量在400t/h,對鍋爐受熱面進行沖洗;A汽動給水泵低轉速期間,嚴密監視A小汽輪機排汽溫度;
第三步:鍋爐點火后,通過旁路控制鍋爐升溫升壓速率;
第四步:鍋爐冷態沖洗和熱態沖洗結束后,緩慢增加燃料量,將蒸汽參數逐步升至汽輪機沖轉參數;
第五步:A汽動給水泵轉速升至3000 r/min后,啟動B汽動給水泵前置泵,對B汽動給水泵進行沖轉,升速至3000 r/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922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