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連接器封裝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88547.4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198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焦宏濤;焦志剛;王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3/24 | 分類號: | H01R43/24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偉華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器 封裝 模具 | ||
本發明涉及連接器領域中的連接器封裝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下模包括下模板,上、下模板均具有連接器夾緊部分、線纜夾緊部分、柱體成型部分和網尾成型部分,所述連接器夾緊部分、線纜夾緊部分、柱體成型部分和網尾成型部分中的至少一個是由與上、下模板分體設置的可替換塊形成,所述可替換塊與上、下??刹疬B接。當需要對結構和尺寸接近的不同產品進行封裝時,只需更換上、下模板上的相應的可替換塊即可;相比于現有技術,不需要制備過多的模具,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連接器領域中的一種用于對連接器和連接器線纜進行封裝的連接器封裝模具。
背景技術
連接器封裝工藝是通過模具注射成型實現連接器與連接器線纜之間的注塑連接。連接器封裝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連接器1和線纜2,通過封裝工藝在連接器1與線纜2的連接處形成封裝結構3,封裝結構3包括靠近連接器1的柱體部分31和設置在柱體部分尾部的網尾部分32;柱體部分31的外壁上一般還設有箭頭標識33?,F有的封裝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設有上模板,下模上設有下模板,注塑前需要將連接器1和線纜2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分別設有用于將連接器1夾緊的連接器夾緊結構、用于將線纜2夾緊的線纜夾緊結構、用于圍成柱體部分型腔的柱體腔和用于圍成網尾部分型腔的網尾腔;各夾緊結構和各型腔結構直接設置在上、下模板上。
隨著產品性能的改進,有些連接器產品的形狀和規格較為接近,兩者之間的區別可能僅僅是連接器尺寸或者線纜直徑的改變;在對這種結構和尺寸較為接近的不同產品進行封裝時,由于現有的封裝模具為一體式結構,連接器產品結構或尺寸的較小的改變,對于同一封裝模具來說也無法使用,需要重新提請模具,造成模具加工成本的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封裝模具,用以解決現有連接器封裝模具為適用于結構相近產品需要制造較多模具、造成模具的制造成本增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連接器封裝模具的技術方案是:連接器封裝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下模包括下模板,上、下模板均具有連接器夾緊部分、線纜夾緊部分、柱體成型部分和網尾成型部分,所述連接器夾緊部分、線纜夾緊部分、柱體成型部分和網尾成型部分中的至少一個是由與上、下模板分體設置的可替換塊形成,所述可替換塊與上、下??刹疬B接。
所述可替換塊包括用于將連接器夾緊的定位塊、用于將線纜夾緊的夾緊塊和用于圍成封裝結構上的網尾部分的成型塊;上、下模板上于定位塊和成型塊之間設有用于圍成封裝結構上的柱體部分的柱體腔。
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設有與所述的定位塊、壓線塊、成型塊一一對應的供對應塊嵌入安裝的沉槽。
連接器封裝模具包括用于對連接器進行周向定位的定位鑲件,定位鑲件具有用于與上、下模連接的柱體,柱體上設有用于插入連接器并與連接器沿連接器周向止轉配合的止轉結構。
所述定位鑲件的柱體的側壁上設有垂直于柱體設置的環套,環套的側壁上設有兩個以上的斷口,環套形成所述的止轉結構。
所述定位塊上設有與連接器外壁相適配的用于將連接器壓緊的定位槽。
所述定位塊上設有沿定位槽的槽寬方向伸出對應的上模板或下模板的供使用者施力的伸出臂。
所述壓線塊上設有用于將線纜壓緊的弧形壓線槽,弧形壓線槽的槽頂邊為沿壓線槽軸線遠離成型塊方向上兩壓線槽的槽頂邊之間的間隔逐漸增大的傾斜邊。
所述成型塊上于網尾型腔徑向兩側分別設有用于與對應成型塊形成與網尾腔連通的兩注塑流道的兩流道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連接器封裝模具上的各模板的四個部分中至少一個由與模板分體設置的可替換塊形成;當需要對結構、尺寸相接近的不同產品進行封裝時,只需更換相應可替換塊即可;相比于現有技術,不需要制備過多的模具,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替換塊的更換效率較高,封裝效率較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85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