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86995.0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50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津;王勇;石建偉;郭鵬;趙群;孟凡松;何中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15 | 分類號: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架 減震 結構 | ||
本發明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包括副車架本體,副車架本體的前部或后部設置有向遠離副車架本體方向凸伸的支座,支座上設有吸振塊,支座與吸振塊構成拆卸式連接。本發明結構簡單合理,吸振塊既可以穩定地安裝在副車架上,也可以獨立拆卸,售后更換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
背景技術
副車架承載著控制臂、轉向架、穩定桿、懸置等底盤的系統部件,是整車底盤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副車架作為底盤與車身之間的過渡零件,吸收來自底盤各系統部件的荷載,并將該荷載分散傳遞至車身上,以減小車身的變形量。為了避免副車架與整車發生共振,現有技術中通常會在副車架上加裝吸振塊,吸振塊一般通過支架直接焊接在副車架上。由于吸振塊多為橡膠材料,容易老化報廢,而焊接在副車架上的吸振塊無法單獨拆除更換,將導致整個副車架報廢,造成極大的浪費,并大大提升售后維修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結構簡單、連接可靠,安裝與拆卸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包括副車架本體,副車架本體的前部或后部設置有向遠離副車架本體方向凸伸的支座,支座上設有吸振塊,支座與吸振塊構成拆卸式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存在以下技術效果:結構簡單合理,吸振塊既可以穩定地安裝在副車架上,也可以獨立拆卸,售后更換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2、3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6是圖5中B-B處的部分剖切示意圖;
圖7是圖1中拆卸吸振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拆卸吸振塊后的仰視圖;
圖9是支架的拆分立體示意圖。
圖中:10.副車架本體,20.支座,21.上板座,211.上連接孔,22.下板座,221.下連接孔,23.墊塊,30.吸振塊,31.臺階,32.連接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如圖1-8所示,包括副車架本體10,副車架本體10的前部或后部設置有向遠離副車架本體方向凸伸的支座20,支座20上設有吸振塊30,支座20與吸振塊30構成拆卸式連接。這樣吸振塊既可以可靠地安裝在副車架上,也可以獨立拆卸,售后更換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優選的,支座20包括上、下板座21、22,上、下板座21、22的一側邊與副車架本體10相連、相對的另一側邊向遠離副車架本體10水平向延伸,上板座21與下板座22之間設有墊塊23,這樣可以在增強支座20的結構強度的同時降低支架20的自重。吸振塊30位于下板座22的底部并由螺栓與支座20連接,這樣吸振塊30連接在下板座22底部,下板座22與副車架本體10相連,便能將吸振塊30安裝在副車架上,結構簡單且連接可靠。
優選的,上板座21的凸伸部為槽口向下的槽型,槽口處與下板座22的上板面相連,這樣能提升支座20的結構強度和可靠性,從而提升吸振塊30安裝的可靠性。上、下板座21、22上開設有上下位置對應的上、下連接孔211、221,以保證吸振塊30與上、下板座21、22的有效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69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精確導向的半掛車后轉角控制機構
- 下一篇:一種前端上橫梁加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