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壓數字化分布式終端電能質量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86579.0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378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1 |
| 發明(設計)人: | 屈慶;婁陽;周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特爾(重慶)電力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H02J3/01;H02J3/18 |
| 代理公司: | 50211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顧曉玲 |
| 地址: | 401122 重慶市渝***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壓 數字化 分布式 終端 電能 質量 控制系統 控制 方法 | ||
1.一種低壓數字化分布式終端電能質量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采用的控制系統包括與電網并聯的n組變流器,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數;
每一組變流器包括獨立的指令信號控制電路、電流跟蹤控制電路、驅動電路和變流器主電路,所述指令信號控制電路的輸入端分別與供電線路電源側、負載側連接,所述指令信號控制電路檢測、運算供電線路上的諧波、無功信號作為指令信號,并傳輸給電流跟蹤控制電路,所述電流跟蹤控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接收指令信號,第二輸入端輸入變流器主電路的輸出補償電流信號,經滯環電流跟蹤控制電路計算,發出PWM脈沖,供驅動電路放大發出驅動信號,所述驅動信號驅動主變流器主電路開關管通斷,向供電線路中輸出補充電流;
所述n組變流器共用直流側貯能單元,高通濾波器,并網濾波電抗,所述直流側貯能單元分別與各組變流器主電路連接,所述變流器主電路的開關控制直流側貯能單元的電流輸出;所述高通濾波器位于變流器主電路向供電線路的輸電線路上,所述并網濾波電抗也位于變流器主電路向供電線路的輸電線路上;
采用步驟S1、S2之一或者兩者的組合:
S1,用作電源側諧波、無功補償時:第1組變流器指令電流信號is1取自電源側CT1,其中含有基波分量iLf1、諧波分量iLh1和無功分量iLq1,即:is1=iL1+iC1,iL1=iLf1+iLh1+iLq1,經指令電流運算電路計算,得到負載電流中需補償的諧波、無功的指令信號:iC1*=-(iLh1+iLq1),該指令信號指示變流器1輸出補償電流-iC1,該補償電流與負載電流中的諧波分量和無功分量之和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相互抵消,即:is1=(iLf1+iLh1+iLq1)-iC1=iLf1,使負載電流中僅余基波有功分量,從而達到補償諧波、無功,控制電能質量的目的;
若補償電流-iC1不能完全補償負載電流中的諧波、無功,其未補償諧波、無功注入電網,將被第2組變流器的CT2復取指令信號is2,經指令電流運算電路計算,得到負載電流中仍需進一步補償的諧波、無功的指令信號:iC2*=-(iLh2+iLq2),該指令信號指示變流器2,輸出補充補償電流-iC2,對負載電流中剩余的諧波、無功作進一步補償,如此循環運行,直至滿足諧波、無功的補償要求;
S2,用作負載側諧波、無功補償時:第2組變流器指令信號源is2取自負載側CT2,其中含有基波分量iLf2、諧波分量iLh2和無功分量iLq2,即:is2=iL2+iC2,iL2=iLf2+iLh2+iLq2,經指令電流運算電路計算,得到負載電流中需補償的諧波、無功的指令信號:iC2*=-(iLh2+iLq2),該指令信號指示變流器2輸出補償電流-iC2,補償電流與負載電流中的諧波分量和無功分量之和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相互抵消,即:is2=(iLf2+iLh2+iLq2)-iC2=iLf2,使負載電流中僅余基波有功分量,從而達到補償諧波、無功,控制電能質量的目的;
若補償電流iC2不能完全補償負載電流中的諧波、無功,剩余諧波、無功注入電網,將被第1組變流器的CT1復取指令信號is1,經指令電流運算電路計算,得到負載電流中需進一步補償的諧波、無功的指令信號:iC1*=-(iLh1+iLq1),該指令信號指示變流器1,輸出補充補償電流-iC1,對負載電流作進一步補償,如此循環運行,直至滿足諧波、無功的補償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特爾(重慶)電力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博特爾(重慶)電力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657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機動車輪轂(A170362)
- 下一篇:燈泡(JPPG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