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緊湊纏繞型半焦冷卻裝置及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86136.1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421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6 |
| 發明(設計)人: | 董芳儒 | 申請(專利權)人: | 榆林煤化工產業升級技術研發中心 |
| 主分類號: | C10B39/02 | 分類號: | C10B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吳甘棠 |
| 地址: | 7190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緊湊 纏繞 型半焦 冷卻 裝置 工藝 | ||
1.一種緊湊纏繞型半焦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緩沖罐(V)、給水泵(P)、半焦冷卻器(E)、旋流分離器(S)和帶調節功能的閥門(K1、K2、K3);所述的緩沖罐(V)上經閥門(K1)通入有除鹽水(1),緩沖罐(V)經給水泵(P)和閥門(K2)后連接到半焦冷卻器(E)的纏繞式輻射管入口(a)上,半焦冷卻器(E)的纏繞式輻射管出口(b)與旋流分離器(S)相連通,旋流分離器(S)底部的排液口還通過排液閥門(K4)與緩沖罐(V)相連,旋流分離器(S)頂部經閥門(K3)將水產品送出;所述的半焦冷卻器(E)包括半焦冷卻器底板(B)、半焦冷卻器殼體(H)和半焦冷卻器頂板(T);所述的半焦冷卻器底板(B)底端設有半焦出口(d),半焦冷卻器底板(B)上安裝有半焦冷卻器殼體(H),半焦冷卻器殼體(H)頂端設置有半焦冷卻器頂板(T)和熱半焦入口(c),熱半焦入口(c)兩側均設置有入口連接管(N),入口連接管(N)的入口與熱解爐的熱半焦下料口相接,入口連接管(N)的下部插入半焦冷卻器頂板(T)內,半焦冷卻器殼體(H)內部設置兩個纏繞式輻射管,兩個纏繞式輻射管的出、入口匯合,入口為纏繞式輻射管入口(a),出口為纏繞式輻射管出口(b);
所述的半焦冷卻器殼體(H)內部分別設置中心纏繞式輻射管(P1)和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中心纏繞式輻射管(P1)外圈設置同軸線的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與中心纏繞式輻射管(P1)螺旋纏繞方向相反,由半焦冷卻器底板(B)向半焦冷卻器頂板(T)看,中心纏繞式輻射管(P1)逆時針旋轉,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順時針旋轉;
所述的中心纏繞式輻射管(P1)和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的纏繞匝數為45~60;
所述的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形成的矩形管筒的內壁面與熱半焦直接接觸,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的外壁面與半焦冷卻器殼體(H)之間填充耐火隔熱材料(W)。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纏繞型半焦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纏繞式輻射管(P1)與外層纏繞式輻射管(P2)之間設置多個隔離支撐板(G),中心纏繞式輻射管與外層纏繞式輻射管之間的距離D≥5倍的Rmax,≤8.5倍的Rmax,Rmax為半焦顆粒最大直徑,相鄰的隔離支撐板(G)之間的最小距離L≥15~25倍的Rmax。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纏繞型半焦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纏繞式輻射管橫向切面為矩形結構,四角由4個直角彎頭連接,直角彎頭的彎曲半徑為1.5~2倍的管徑,單個輻射管與輻射管之間緊密貼合,并沿橫向切面矩形幾何中心螺旋纏繞形成一個矩形管筒,矩形管筒的表面與半焦接觸時,即為纏繞式輻射管受熱面;單個輻射管與輻射管之間緊密貼合,形成了鋸齒形結構表面,鋸齒形結構表面面積是同樣平面結構尺寸的1.57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纏繞型半焦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連接管(N)與半焦冷卻器頂板(T)之間形成有連接縫(F),連接縫(F)處設置可供上下變形的C型彈性管(M),C型彈性管(M)用于吸收由于半焦冷卻器(E)熱脹冷縮產生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移,C型彈性管(M)的側板焊接在入口連接管(N)的外側壁上,C型彈性管(M)的底板焊接在半焦冷卻器頂板(T)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纏繞型半焦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焦冷卻器(E)設置成方環形或者圓環形,入口連接管(N)的外部由耐熱金屬材料制成,內部由非金屬耐熱材料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榆林煤化工產業升級技術研發中心,未經榆林煤化工產業升級技術研發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613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