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吸彈陶瓷微珠、制備方法及防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86052.8 | 申請日: | 2017-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54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文虎;汪偉;李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頂峰創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14 | 分類號: | C04B35/14;C04B35/622;F41H1/02;F41J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棟律師事務所 11425 | 代理人: | 李萍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陶瓷 制備 方法 防彈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吸彈陶瓷微珠、制備方法及防彈裝置,包括有效成分和輔助添加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氧化硅800?850份,氧化鋁150?200份,氧化鐵50?80份;輔助添加劑包括增塑劑和表面造孔劑。本發明的吸彈陶瓷微珠對汽化的固體顆粒吸附性強,能有效吸收彈頭釋放出的鉛塵,防止鉛塵散逸到環境中,并且采用本發明的吸彈陶瓷微珠制作得到的擋彈墻、吸彈靶等產品能夠有效吸收彈頭,防止跳彈,而且施工簡單,維護費用低,性價比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槍械射擊安全保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彈陶瓷微珠、制備方法及防彈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實彈射擊訓練場中,針對軍隊和強力部門配備使用的各種射擊類輕武器的彈頭研發的吸彈裝置大多為擋彈墻,而傳統的擋彈墻的結構主要是兩種,一是防彈鋼板前加一層防跳彈高彈橡膠磚,二是防彈鋼板前加兩層或三層的充泥沙的輪胎墻。第一種擋彈墻在使用時,當子彈穿透防跳彈層后碰到防彈鋼板后發生硬性碰撞,會使子彈中的鉛,大部分發生汽化,形成鉛塵釋放到環境中,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靶場排風不好,那么會造成射擊訓練人員的血鉛含量超標,危害健康;而且靶場地面散落的鉛塵會隨著人員走動而漂浮于空氣中,這種污染沒法清除,危害極大。第二種在使用時,子彈嵌入輪胎中的沙土中,難以清除,最終也會當作垃圾散落到環境中從而污染環境,而且空間占用大,施工工程量大、費用高。另外,現有的擋彈墻、吸彈靶等產品的防跳彈性能也不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和問題,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彈陶瓷微珠、制備方法及防彈裝置。本發明的吸彈陶瓷微珠針對目前軍隊和強力部門配備使用的各種射擊類輕武器的彈頭而研發,包括各類制式手槍、突擊步槍、微型沖鋒槍、警用狙擊槍、輕機槍等,對汽化的固體顆粒吸附性強,能有效吸收彈頭釋放出的鉛塵,并且采用本發明的吸彈陶瓷微珠制作得到的擋彈墻、吸彈靶等產品能夠有效吸收彈頭,防止跳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吸彈陶瓷微珠,包括有效成分和輔助添加劑,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氧化硅800-850份,氧化鋁150-200份,氧化鐵50-80份;所述輔助添加劑包括增塑劑和表面造孔劑。
進一步地,包括有效成分和輔助添加劑,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氧化硅810-830份,氧化鋁170-190份,氧化鐵50-60份;所述輔助添加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增塑劑50-100份,表面造孔劑100-130份。
進一步地,包括有效成分和輔助添加劑,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氧化硅820份,氧化鋁180份,氧化鐵50份;所述輔助添加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增塑劑60份,表面造孔劑120份。
進一步地,所述輔助添加劑中的增塑劑為植物淀粉;表面造孔劑為鋁粉。
本發明的吸彈陶瓷微珠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經過干燥后的有效成分和增塑劑按配比量混合均勻,過篩,將過篩后的粉料置于球磨機中球磨;將球磨后的粉料采用冷等靜壓的方法壓制成球體;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得到的球體置于燒結爐中,于1100-1200℃保溫1-1.5h后冷卻至常溫得陶瓷球體;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得到的陶瓷球體表面涂覆表面造孔劑,于1100-1200℃保溫0.5h后冷卻即得表面具有微孔的吸彈陶瓷微珠。
進一步地,步驟一中,將經過干燥后的有效成分和增塑劑按配比量混合均勻,過250目篩;將過篩后的粉料置于球磨機中,于400r/min的速度球磨6h。
進一步地,步驟三中,所述吸彈陶瓷微珠的直徑為15-16mm;硬度>130KN/粒;表面微孔的孔容為0.38-0.40cm3/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頂峰創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頂峰創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60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