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調度處理器的方法及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81998.5 | 申請日: | 2017-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84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健宗;張懿;郭卉;肖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50 | 分類號: | G06F9/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紅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度 處理器 方法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調度處理器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包括:接收資源請求,資源請求用于請求運算資源,運算資源由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提供;獲取運算資源的使用率,利用預設的資源分配器,根據使用率滿足的條件,分配中央處理和/或圖像處理器處理資源請求。本發明靈活地通過CPU和GPU的使用率進行資源請求的分配,相比于現有技術中各自的固定分工,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運算資源,提高處理速度,進一步地,通過GPU分擔CPU的運算壓力,保證了系統的穩定運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調度處理器的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顯卡的處理器稱為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簡稱為GPU),其與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為CPU)類似,只不過GPU最初是專為執行復雜的數學和幾何計算而設計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圖形處理器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利用,通過GPU完成部分CPU的工作,可以減少計算機對CPU的依賴。例如,在以前的很多應用中,CPU是負責所有運算的,而GPU則只是負責最后的顯示工作,因此一旦出現處理復雜圖形數據的時候,很多使用性能較弱的CPU的電腦系統就開始緩慢無比,而使用性能較強的CPU的電腦系統也會出現CPU資源被大量占用的情況。而在GPU開始參與運算之后,原本會消耗CPU大量寶貴資源的圖形數據處理部分就全部交給GPU進行處理,從而降低了CPU的負擔,并且利用自身的特長,使得圖形數據處理的效率更快,從而提升系統性能。
現有技術對CPU和GPU進行了越來越精細的分工,即依照預設規則,將特定的任務分配給GPU處理,以分擔CPU的壓力。但是上述預設規則往往滯后于實際使用場景,因此當出現新的使用場景時,GPU往往無法及時分擔CPU的壓力。
針對現有技術中GPU無法靈活地分擔CPU壓力的問題,目前業界沒有理想的解決方式。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調度處理器的方法及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GPU無法靈活地分擔CPU壓力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調度處理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資源請求,資源請求用于請求運算資源,運算資源由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提供;獲取運算資源的使用率,利用預設的資源分配器,根據使用率滿足的條件,分配中央處理和/或圖像處理器處理資源請求。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調度處理器的裝置,包括:獲取子模塊,用于獲取中央處理器使用率和圖形處理器使用率;分配子模塊,用于在圖形處理器使用率低于預設值時,優先分配圖形處理器處理資源請求。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調度處理器的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以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如下步驟:
接收資源請求,資源請求用于請求運算資源,運算資源由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提供;獲取運算資源的使用率,利用預設的資源分配器,根據使用率滿足的條件,分配中央處理和/或圖像處理器處理資源請求。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下步驟:
接收資源請求,資源請求用于請求運算資源,運算資源由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提供;獲取運算資源的使用率,利用預設的資源分配器,根據使用率滿足的條件,分配中央處理和/或圖像處理器處理資源請求。
本發明實施例靈活地通過CPU和GPU的使用率進行資源請求的分配,相比于現有技術中各自的固定分工,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運算資源,提高處理速度,進一步地,通過GPU分擔CPU的運算壓力,保證了系統的穩定運轉。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19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