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懸索橋主纜索股二次牽引進入隧道錨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480230.6 | 申請日: | 2017-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95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兵;唐中波;趙桐遠;張曉波;張艷麗;田雪梅;陳勉;胡盼;黃茂洲;柏國勝;伏冠西;李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路橋華東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崗 |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隧道錨 牽引 主纜索股 懸索橋 拽拉器 就位 索股 主纜 發(fā)生位置 牽引繩 散索鞍 錨面 門架 施工 節(jié)約 沖突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懸索橋主纜索股二次牽引進入隧道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解除拽拉器與索股連接;(2)牽引繩倒退;(3)隧道錨拽拉器與索股連接;(4)已架索股處理;(5)牽引就位。懸索橋隧道錨,空間比較狹隘的隧道錨里,主纜牽引采用一般拽拉器的情況下,常常會和隧道錨內散索鞍門架發(fā)生位置沖突無法一次牽引就位。通過本發(fā)明能有效快速的通過二次牽引使主纜索股順利就位至前錨面,可增加主纜牽引效率,節(jié)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土木工程領域,具體來講涉及一種實現(xiàn)懸索橋主纜索股二次牽引進入隧道錨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較多的懸索橋錨碇系統(tǒng)設計成隧道式錨碇,這種形式的錨碇其特點為空間狹長且具有一定的傾角。由于隧道錨內斷面空間狹小,在隧道內散索鞍支墩處,散索鞍及門架系統(tǒng)會占據(jù)相當大空間。就會造成主纜牽引至隧道錨散索鞍支墩處,牽引使用的拽拉器與門架系統(tǒng)發(fā)生位置沖突,阻止了索股的牽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此提供一種懸索橋主纜索股二次牽引進入隧道錨施工的方法,采用二次牽引法,替換牽引使用拽拉器,使索股可以順利牽引過隧道錨內散索鞍門架,有效且安全的實施。從而保證施工安全、提高功效、節(jié)約成本。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懸索橋主纜索股二次牽引進入隧道錨施工的方法,利用簡易方便的裝置解決拽拉器與散索鞍門架沖突的問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解除拽拉器與索股連接:將索股錨頭與拽拉器解除連接,暫時利用鋼繩將索股錨頭固定在隧道錨洞口附近;
步驟二:牽引索倒退:利用單線往復式牽引系統(tǒng)將牽引索及拽拉器倒退100m(以再次牽引后拽拉器不會前進至散索鞍位置為宜);
步驟三:拽拉器與索股連接:將拽拉器與牽引索固定,并把索股錨頭與拽拉器連接;
步驟四:已架索股處理:索股牽引入隧道錨后,將會從散索鞍正上方經(jīng)過,索股將會拖拽入索鞍鞍槽內,與已架索股發(fā)生摩擦,因此在鞍槽內設置滾輪格擋,避免牽引中索股摩擦;
步驟五:牽引就位:啟動牽引系統(tǒng)卷揚機,將索股牽引至前錨面,完成索股牽引入隧道錨工作。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懸索橋主纜索股二次牽引進入隧道錨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解除拽拉器與索股連接;(2)牽引繩倒退;(3)拽拉器與索股連接;(4)已架索股處理;(5)牽引就位。懸索橋隧道錨,空間比較狹隘的隧道錨里,主纜牽引采用一般拽拉器的情況下,常常會和隧道錨內散索鞍門架發(fā)生位置沖突無法一次牽引就位。通過本發(fā)明能有效快速的通過二次牽引使索股順利就位至前錨面,可增加主纜牽引效率,節(jié)約成本。
本發(fā)明還具有如下優(yōu)點:
1、無需設計復雜的隧道錨散索鞍門架。
2、常規(guī)懸索橋主纜牽引系統(tǒng)就可以適用。
3、隧道錨內散索鞍處臨時結構設施完全可以按照常規(guī)設置,不影響后續(xù)索股入鞍施工。
4、效率高,省時省工,且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隧道錨洞口前拽拉器后退示意圖;
圖2為隧道錨內專用拽拉器示意圖;
圖3為已架索股上部處理示意圖。
其中:牽引繩1,索股錨頭2,木跳板3,繩卡4(與索股接觸部位需纏橡膠皮保護),索股5,鋼筋6,滾軸7(外包橡膠皮),擋板8。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路橋華東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四川路橋華東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802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