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將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形成道路基層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78858.2 | 申請日: | 2017-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658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0 |
| 發明(設計)人: | 朱志鐸;顧素恩;唐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7/26 | 分類號: | C04B7/26;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安琪 |
| 地址: | 21009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損壞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再生 形成 道路 基層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將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形成道路基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利用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得到再生集料;(2)對再生集料進行篩分得到廢棄混凝土粉體和再生粗細集料,并利用廢棄混凝土粉體制備膠凝材料;(3)再將制得的膠凝材料和再生粗細集料結合制備再生混凝土,根據相關規范將所得再生混凝土用作該損壞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解決由損壞水泥混凝土路面產生的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問題;減少天然石料及水泥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再生路面施工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將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形成道路基層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道路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國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已有一定比例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維修養護,部分路段因為受損嚴重而需要進行大修或重建。目前通行做法是將已損壞的路面清除掉,對路面基層進行修補之后再重新鋪裝路面,而拆除下來的廢棄混凝土往往作為垃圾被直接丟棄。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通常不超過15年,據調查每百公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成通車10年內,累計有2%的水泥混凝土面板被更換,水泥混凝土面板的設計厚度通常為24cm,由此將產生約10800m3的廢棄混凝土。隨著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年限的增長,路面病害會不斷的惡化,因此將產生巨量的廢棄混凝土。將未經處理的廢棄混凝土直接堆放或者以填埋的方法進行處治,將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需要大量的處理資金,同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將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形成道路基層的方法,能夠解決損壞水泥混凝土路面產生的廢棄混凝土的處理問題,實現資源循環再生利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將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形成道路基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利用損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得到再生集料;
(2)對再生集料進行篩分得到廢棄混凝土粉體和再生粗細集料,并利用廢棄混凝土粉體制備膠凝材料;
(3)再將制得的膠凝材料和再生粗細集料結合制備再生混凝土,根據相關規范將所得再生混凝土用作該損壞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層。
優選的,膠凝材料的具體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21)將NaOH固體顆粒溶于純凈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靜置冷卻至室溫;
(22)向冷卻的NaOH溶液中加入水玻璃溶液,攪拌均勻;
(23)將步驟(22)得到的溶液緩緩加入到廢棄混凝土粉體與粉煤灰的混合物中,充分攪拌至均勻,保證硅、鋁、鈣充分溶解。
優選的,再生集料的級配具體為:再生集料的粒徑小于31.5mm的含量為100%;粒徑在19-31.5mm之間的含量為14%-32%;粒徑在9.5-19mm之間的為28%-30%;粒徑在4.75-9.5mm之間的含量為16%-26%;粒徑在2.36-4.75mm之間的含量為4%-6%;粒徑在0.6-2.36mm之間的含量為8%-13%;粒徑在0.075-0.6mm之間的含量為8%-12%;粒徑小于0.075mm的含量為0%-3%。
優選的,再生混凝土以再生粗細集料和制備的膠凝材料為主要成分,其中膠凝材料的質量為再生粗細集料質量的4%-6%。
優選的,膠凝材料中各組分的具體質量配合比為:廢棄混凝土粉體:粉煤灰=2.5-5.0,(廢棄混凝土粉體+粉煤灰):NaOH溶液=3.8-4.2,NaOH溶液:水玻璃=0.8-1.2,NaOH溶液濃度為18mol/L,水玻璃模數為1.5-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788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真空玻璃的抽真空方法
- 下一篇:一種干粉膠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