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裝置及其天線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73941.0 | 申請日: | 201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52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逸;卓智弘;吳正雄;陳誼;吳朝旭;李宜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42;H01Q1/50;H01Q5/357 |
| 代理公司: | 72003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銥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部 天線單元 電子裝置 第二面 共振腔體 容置空間 饋入端 介電 全金屬外殼 共振頻段 收發信號 天線性能 信號通過 主體電性 接地 第二槽 第一槽 面垂直 槽縫 共振 饋入 天線 架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裝置及其天線單元。電子裝置包含主體和天線單元。主體具有容置空間。天線單元設置于容置空間并包含介電件及三金屬部。介電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第一面垂直相鄰另外二面,第二面與第三面對立,以形成一共振腔體。第一金屬部設置于第一面并具有第一槽縫及收發信號的饋入端。第二金屬部設置于第二面并與第一金屬部之間具有第二槽縫。第三金屬部設置于第三面并與部分第一金屬部相連且與第一金屬部之間具有第三槽縫。第二及第三金屬部分別與主體電性接觸以接地。信號通過饋入端饋入至此三個金屬部并與共振腔體共振出兩天線共振頻段。本發明公開的電子裝置及其天線單元實現了在全金屬外殼架構下仍可保有良好天線性能。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雙頻的共振腔天線的電子裝置及其天線單元。
背景技術
現今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產品,為了美觀的因素,常采用金屬材質的殼體設計。然而,全金屬機身的電子裝置因受到金屬外殼的限制,使其內部天線的效率及輻射場型難以有良好的表現,導致信號傳輸質量受影響。因此,如何在全金屬機身的電子裝置中設計具備良好天線效率的天線實屬重要研發議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為了提升金屬材料機身的電子產品的內部天線的天線效率及信號收發質量,在本發明的一技術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含主體和天線單元。主體具有容置空間,而天線單元設置于此容置空間中。天線單元包含介電件、第一金屬部、第二金屬部和第三金屬部。介電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其中第一面垂直相鄰第二面及第三面,第二面與第三面位于對立兩側,以形成一共振腔體。第一金屬部設置于第一面上,并具有第一槽縫及饋入端,饋入端用以接收信號。第二金屬部設置于第二面上,并與第一金屬部之間具有第二槽縫。第三金屬部設置于第三面上,與部分第一金屬部相連。第三金屬部與第一金屬部之間具有第三槽縫。第二金屬部及第三金屬部分別與主體電性接觸以接地。信號通過饋入端饋入至第一金屬部、第二金屬部及第三金屬部并與共振腔體共振產生第一天線共振頻段及第二天線共振頻段。
此外,在本發明的另一技術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天線單元。天線單元包含介電件、第一金屬部、第二金屬部和第三金屬部。介電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其中第一面垂直相鄰第二面及第三面,且第二面與第三面位于對立的兩側,以形成一共振腔體。第一金屬部設置于第一面上,并具有第一槽縫及饋入端,饋入端用以接收信號。第二金屬部設置于第二面上且接地,并與第一金屬部之間具有第二槽縫。第三金屬部設置于第三面上且接地,并與部分第一金屬部相連,第三金屬部與第一金屬部之間具有第三槽縫。信號通過饋入端饋入至第一金屬部、第二金屬部及第三金屬部并與共振腔體共振產生第一天線共振頻段及第二天線共振頻段。
通過本發明公開的技術,即使電子裝置采用全金屬機身,其內部的天線單元所受金屬機身的影響可以大幅減少,且天線效率及信號收發質量仍可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現。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剖面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六面展開圖;
圖3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六面展開圖;
圖4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六面展開圖;
圖5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天線單元的天線電壓駐波比對頻率的關系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739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