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聯網通信模式的切換控制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73317.0 | 申請日: | 201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91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杜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盛路物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W4/30;H04W4/38;H04W28/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聯鼎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劉耿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聯網 通信 模式 切換 控制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物聯網通信模式的切換控制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邊緣接入節點接收匯聚單元下發的通信配置信息,以及將通信配置信息中的第一通信接口設置參數和第二通信接口設置參數發送給匹配設備標識的終端設備;終端設備根據第一通信接口設置參數設置第一通信接口,以及根據第二通信接口設置參數設置第二通信接口,實時監控設置于終端設備的人機交互接口,并判斷是否通過人機交互接口接收到用戶輸入的用于開啟第二通信接口的開啟指令,在否時,調用第一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邊緣接入節點,在是時,調用第二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邊緣接入節點;本發明能夠實現靈活的通信模式切換,滿足終端設備對實時性和安全性的不同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物聯網通信模式的切換控制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得到的網絡,通過射頻識別設備、紅外感應設備、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終端設備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目前市場上的終端設備與邊緣網絡的邊緣轉發節點數據交互時,多采用無線網絡如藍牙、ZigBee、WiFi等無線通信模式,并在免授權頻段進行傳輸,以降低物聯網系統的部署成本,但對于一些終端設備而言,其上報的數據包括“小”數據,也包括“大”數據或者機密數據,顯然這種單一的無線通信模式無法滿足這些終端設備對實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物聯網通信模式的切換控制方法及系統,用于擯棄物聯網無線傳輸的單一通信模式,實現靈活的通信模式切換,滿足終端設備對實時性和安全性的不同要求。
本發明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物聯網通信模式的切換控制方法,可包括:
邊緣接入節點接收匯聚單元下發的通信配置信息;所述通信配置信息包括設備標識、第一通信接口設置參數和第二通信接口設置參數;
所述邊緣接入節點將所述通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設置參數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設置參數發送給匹配所述設備標識的終端設備;
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設置參數設置第一通信接口,以及根據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設置參數設置第二通信接口;
所述終端設備實時監控設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人機交互接口,并判斷是否通過所述人機交互接口接收到用戶輸入的用于開啟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開啟指令;
所述終端設備在確定沒有接收到所述開啟指令時,調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所述邊緣接入節點,以使所述邊緣接入節點將接收到的數據上報給所述匯聚單元;
所述終端設備在確定接收到所述開啟指令時,調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所述邊緣接入節點,以使所述邊緣接入節點將接收到的數據上報給所述匯聚單元。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終端設備在確定沒有接收到所述開啟指令時,所述調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所述邊緣接入節點,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在確定沒有接收到所述開啟指令時,檢測當前系統時間;
所述終端設備判斷檢測的當前系統時間是否到達預設的數據采集時間;
所述終端設備在檢測的當前系統時間到達所述預設的數據采集時間時,采集數據,執行調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所述邊緣接入節點的步驟。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終端設備在確定接收到所述開啟指令時,所述調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所述邊緣接入節點,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在確定接收到所述開啟指令時,檢測當前系統時間;
所述終端設備判斷檢測的當前系統時間是否到達預設的數據采集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盛路物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盛路物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733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