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污泥干化傳送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65601.3 | 申請日: | 2017-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335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喬丙年 | 申請(專利權)人: | 喬丙年 |
| 主分類號: | C02F11/12 | 分類號: | C02F11/12;B65G37/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港澄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湯婷 |
| 地址: | 215625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送帶 干化 傳送裝置 污泥干化 傳送方向 傳送裝置結構 熱量利用率 錯開設置 新型污泥 起始端 污泥 多層 內置 傳送 申請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污泥干化傳送裝置。該污泥干化傳送裝置,包括干化箱體,所述干化箱體內由上而下依次設有若干層傳送帶,所述傳送帶在傳送方向錯開設置,所述傳送帶的傳送起始端在傳送方向突出于其上的傳送帶。本新型污泥干化傳送裝置結構簡單,內置多層傳送帶,使塑性污泥在干化箱體內進行多次干化,提高熱量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污泥干化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污泥干化傳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污水處理方法是對污水中的污泥進行干化,一般包括直接熱干化和間接熱干化的方式。其中:直接熱干化是熱對流干化技術的應用。熱介質加熱后進入干化機中與污泥直接接觸混合,污泥升溫,水分蒸發。在此過程中熱介質與污泥直接接觸而受到污染,排出的廢蒸汽及廢水需經無害化處理后排放。這種干化方式存在以下問題:(1)熱能無法回收利用,熱能浪費嚴重;(2)尾氣排放量大,增加二次污染。其他間接熱干化方式也一般存在以下問題:(1)現有間接干化設備采用單通道設計,體積龐大,占地面積大;(2)濕污泥在干化過程中減量化程度較大,單通道干燥機尾段常出現污泥體積急劇減少的情形,尾段熱空氣比例增加。因筒內需為微負壓環境將筒內的水蒸汽抽出處理,尾段帶走的多余熱空氣導致了熱能的浪費,熱能利用率低;(3)污泥在干化過程中,單通道設計使得干化進程中筒內各部分水蒸汽濃度變化不大導致污泥的干化效率不高。故此需要提出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泥干化傳送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污泥干化傳送裝置,包括干化箱體,所述干化箱體內由上而下依次設有若干層傳送帶,所述傳送帶在傳送方向錯開設置,所述傳送帶的傳送起始端在傳送方向突出于其上的傳送帶。
優選的,在上述的污泥干化傳送裝置中,所述干化箱體頂部設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內設有攪拌葉。
優選的,在上述的污泥干化傳送裝置中,所述干化箱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入料口對角設置,所述出料口下方設有輸送裝置。
優選的,在上述的污泥干化傳送裝置中,所述干化箱體頂部設有若干進風口,所述進風口等間距陣列設置,所述若干進風口相互連通。
優選的,在上述的污泥干化傳送裝置中,所述干化箱體底部設有出風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新型污泥干化傳送裝置結構簡單,內置多層傳送帶,使塑性污泥在干化箱體內進行多次干化,提高熱量利用率,多層傳送帶實現迂回傳送,減小該裝置的整體體積,減少占地面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所示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污泥干化傳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污泥干化傳送裝置,包括干化箱體10,干化箱體10內由上而下依次設有若干層傳送帶20,傳送帶20在傳送方向錯開設置,傳送帶的傳送起始端在傳送方向突出于其上的傳送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喬丙年,未經喬丙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656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污泥干化裝置
- 下一篇:一種含油廢棄物的熱相分離裝置及分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