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巴胺改性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710465362.1 | 申請日: | 2017-06-19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69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30 |
發明(設計)人: | 張紅平;侯佳良;張亞萍;唐蘋蘋;林曉艷;周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科技大學 |
主分類號: | C08L63/00 | 分類號: | C08L63/00;C08L51/02;C08L51/00;C08L51/06;C08K13/06;C08K9/04;C08K7/14;C08K5/39;C08K5/57;C08K5/20;C08J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鄭健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多巴胺 改性 玻璃纖維 環氧樹脂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巴胺改性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配置多巴胺鹽酸溶液,調節pH,將玻璃纖維加入多巴胺鹽酸溶液中浸泡,避光振蕩,將玻璃纖維清洗,烘干;將多巴胺改性的玻璃纖維與環氧樹脂共混,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采用多巴胺進行玻璃纖維的表面修飾改性,多巴胺聚合條件簡單,環境溫和,所得改性玻璃纖維表面的多巴胺形貌分布均勻,厚度可控。本發明中多巴胺自聚合反應流程簡單,操作便捷,重復性好,成本低,可實現大規模玻璃纖維的修飾改性及應用。本發明基于多巴胺修飾改性玻璃纖維,通過多巴胺的功能基團與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有效結合,制備高性能多巴胺修飾玻璃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多巴胺改性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玻纖增強復合材料是以聚合物為基體,以玻纖為增強材料而制成的復合材料,綜合了聚合物和玻纖的性能。玻纖增強的復合材料按纖維的長度分類,可分為長纖維復合材料和短纖維復合材料。玻璃纖維按化學組分可分為無堿鋁硼硅酸鹽(簡稱無堿纖維)和有堿無硼硅酸鹽(簡稱中堿纖維)。玻璃纖維可用于增強ABS、PP、PET、PA等熱塑性塑料,也可廣泛用于增強環氧樹脂、酚醛樹脂等熱固性塑料。
環氧樹脂作為最重要的熱固性樹脂之一,因具有固化方便、易于成型加工、粘結性能強、機械力學性能好、電性能及化學穩定性、尺寸穩定性出色且價格低廉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膠粘劑、涂料、機械和電子材料、塑料模具、復合材料以及結構材料等領域。但環氧樹脂固化體系較大的交聯密度會導致體系韌性變差(抗沖擊性能差),即脆性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在某些先進技術領域的應用,特別是要求高沖擊斷裂強度和韌性的材料應用領域。
傳統的增強環氧樹脂性能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對環氧樹脂其他力學性能和玻璃化轉變溫度產生影響。玻璃纖維用作環氧樹脂增強劑,由于纖維拔出會使裂紋尖端應力松弛,從而減緩裂紋的擴展,吸收沖擊功,起到增韌和增強的目的。另外,纖維分散在樹脂基體中,阻止樹脂基體片段移動,可以提高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但玻璃纖維表面光滑,與樹脂基體的粘附力較弱,存在界面結合情況差,材料表面容易浮纖、材料成型性能差等缺點,不利于樹脂的增韌增強,限制了玻纖增強環氧樹脂在某些領域的應用。
傳統的玻璃纖維表面改性處理有較多研究及報道,采用的改性方法主要分為物理方法及化學方法,包括浸潤、涂覆、偶聯劑連接、等離子體處理等等。但大部分方法存在著界面結合不牢固、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等問題。
多巴胺隸屬兒茶酚胺族及苯乙胺族,是大腦中的重要神經遞質,參與哺乳動物的諸多活動,尤其在學習記憶、運動調節及藥物成癮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如多巴胺在人體內的分泌可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可傳遞開心、喜悅、興奮等信息,對治療抑郁癥、帕金森癥及阿爾茨海默氏癥均有著積極效果。雖然在生物領域中多巴胺的應用研究較為廣泛,但在玻璃纖維及符合材料領域中的研究涉及鮮有報道。多巴胺合成方法簡單、條件溫和,其中的功能基團可以實現與環氧樹脂的有效結合,是提升玻璃纖維自身性能、改善玻璃纖維與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界面連接的良好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多巴胺改性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配置多巴胺鹽酸溶液,調節pH到8~10,然后將玻璃纖維加入多巴胺鹽酸溶液中浸泡,避光振蕩12~48小時,然后將玻璃纖維清洗,30~40℃烘干;得到多巴胺改性的玻璃纖維;
步驟二、將多巴胺改性的玻璃纖維與環氧樹脂共混,得到復合材料。
優選的是,所述多巴胺鹽酸溶液的濃度為3~10mg/mL;所述玻璃纖維與多巴胺鹽酸溶液玻璃纖維質量體積比為1:5~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科技大學,未經西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653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