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秧苗培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63237.7 | 申請日: | 2017-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06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周慶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樅陽縣橫埠慶平家庭農場 |
| 主分類號: | A01G16/00 | 分類號: | A01G16/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67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秧苗 培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領域,具體是一種水稻秧苗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出苗是實現水稻生產的重要環節。水稻出苗過程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氧氣,出苗易受土壤環境和天氣影響,常常出現爛種爛秧死、出苗不整齊、苗秧苗素質差及苗期病害多發等問題。傳統的水稻秧田都是在育秧期,在土壤肥力比較好的田塊,與表層土壤一起翻耕后漚制平整,再扒溝晾干理成苗床,水稻種子直接播種在土壤苗床里,表面覆蓋地表土、有機肥等混合堆制成的營養土,但土壤是不可再生資源,是地球表面經過千百萬年通過生物循環逐漸形成的,由于連年取土不但造成土壤資源銳減、使取土難度越來越大,同時土壤耕作層破壞和表層養分流失、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另外由于取土、運土、篩土等工作程序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稻秧苗培養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水稻秧苗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培養基,該培養基是由下列組份按重量份數制成:土壤50~100份、草炭土30~80份、生根劑0.1~1份、氮肥2~8份、鉀肥0.3~2份;
(2))取田土適量,將田土粉碎,在80-100的溫度下連續干燥20-30分鐘,然后將田土取出過篩,得到育苗用底土;取步驟(1)中的底土,在底土中加入麩皮和竹粉混勻,麩皮和竹粉的加入量分別為底土重量的2%,然后得到頂土;
(3)將定量的種子采用機具播種在撒播在(2)中頂土和底土之間,使頂土蓋沒種子;
(4)在頂土表面噴施抗菌營養液,直到表面濕潤。
所述步驟(1)中加入有機肥2-10份。
所述的步驟(3)中的水稻幼苗需要每隔2-3天進行澆水,使頂土表面有水滲出為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培養基質養分全面,采用有機和無機肥料配合的方法,可以促進秧苗生長。保水性好,使用本配方的培養基質,出苗快,胚芽壯實,可以代替傳統育秧時使用的壯秧劑,達到了環保、無污染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水稻秧苗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培養基,該培養基是由下列組份按重量份數制成:土壤50~100份、草炭土30~80份、生根劑0.1~1份、氮肥2~8份、鉀肥0.3~2份;
(2))取田土適量,將田土粉碎,在80-100的溫度下連續干燥20-30分鐘,然后將田土取出過篩,得到育苗用底土;取步驟(1)中的底土,在底土中加入麩皮和竹粉混勻,麩皮和竹粉的加入量分別為底土重量的2%,然后得到頂土;
(3)將定量的種子采用機具播種在撒播在(2)中頂土和底土之間,使頂土蓋沒種子;
(4)在頂土表面噴施抗菌營養液,直到表面濕潤。
所述步驟(1)中加入有機肥2-10份。
所述的步驟(3)中的水稻幼苗需要每隔2-3天進行澆水,使頂土表面有水滲出為止。
本實施例中的培養基質養分全面,采用有機和無機肥料配合的方法,可以促進秧苗生長。保水性好,使用本配方的培養基質,出苗快,胚芽壯實,可以代替傳統育秧時使用的壯秧劑,達到了環保、無污染的效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方式和說明書中的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樅陽縣橫埠慶平家庭農場,未經樅陽縣橫埠慶平家庭農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6323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麥套稻免耕種植系統
- 下一篇:一種水稻育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