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真絲織物的抗皺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61196.8 | 申請日: | 2017-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859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華;季美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布奇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5/03 | 分類號: | D06M15/03;D06M11/155;D06M16/00;D06M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馬驍 |
| 地址: | 21310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真絲 織物 抗皺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絲織物的抗皺處理方法,屬于織物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真絲織物以其色澤柔和、手感柔軟豐滿、吸濕透氣等特點,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固有的縮水和抗皺性差,尤其是濕彈性很差的缺點,大大影響了其衣物的實用效果。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真絲織物的抗皺整理劑研究主要向無甲醛方向發展,其中無甲醛抗皺整理劑主要有多元羧酸類、乙二醛類、水性聚氨酯類、環氧樹脂類以及反應性有機硅類等。
目前采用的抗皺整理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其抗皺性能,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長期以來一直廣泛使用的N-羥甲基類化合物,這類物質在整理、儲存及服飾使用過程中均存在釋放甲醛的問題,且整理之后織物的強力明顯下降。另外一些傳統加工工藝中采用的化學試劑通常會殘留在織物中,對織物和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通過尋找一種可以對真絲織物有效抗皺處理,且整理后織物強力不會降低,無化學殘留的處理方法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真絲織物抗皺處理后易降低織物力學強度,且有化學物質殘留釋放甲醛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真絲織物的抗皺處理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是:
(1)按質量比1:3:10,將氯化鈣、殼聚糖和去離子水在室溫下攪拌混合,得基體整理液,將真絲織物浸泡至基體整理液中,靜置后取出干燥,得改性真絲織物;
(2)取三角帆蚌內部晶桿,沖洗、干燥,得干燥晶桿,按質量比1:10,將晶桿與去離子水混合,勻漿處理、靜置后過濾得濾液,得晶桿水解液;
(3)按重量份數計,選取65~75份的去離子水、10~15份的脫膠蠶絲和10~15份的無水乙醇攪拌混合、加熱后靜置冷卻至室溫得混合液,按體積比1:10,將晶桿水解液滴加至混合液中;
(4)待滴加完成后,調節pH至6.5,加熱后靜置陳化,離心分離,收集上層清液并旋轉蒸發,得改性凝膠液,將改性真絲織物浸泡在改性凝膠液中,得浸泡后真絲織物,洗滌、干燥,即可完成對真絲織物的抗皺處理。
步驟(3)所述的晶桿水解液滴加時間為10~15min。
步驟(4)所述的調節pH采用的是質量分數5%醋酸溶液。
步驟(4)加熱為20~25℃下水浴加熱處理。
本發明與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首先通過對真絲織物表面整理處理,使其負載鈣離子,再通過對蠶絲蛋白進行水解處理,通過大分子多肽與真絲織物表面的鈣離子進行螯合并負載在真絲織物表面,使得多肽分子與纖維表面形成共價交聯并沉積在纖維的無定形區,從而牽制和阻礙纖維分子鏈段或纖維與纖維之間的相互運動和滑移,使纖維分子保持形態穩定性,從而達到織物防皺的目的。
(2)本發明通過將多肽分子對真絲織物表面進行低溫環境下共價交聯,由于真絲在低溫環境下進行交聯,在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時,降低真絲纖維熱分解性能,改善整理材料對真絲織物的損傷,提高真絲材料織物性能的強力和力學強度,同時本發明通過貝殼中收集的含有豐富酶的晶桿為分解催化液,改善材料表面接枝性能,同時使真絲織物表面無化學材料殘留,安全環保無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布奇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布奇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6119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植物復合鞋材
- 下一篇:一種濕摩擦牢度提升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