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肝硬化黃疸的中藥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460601.4 | 申請日: | 2017-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253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博齊鼎立專利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539 | 分類號: | A61K36/539;A61P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博***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疸 肝硬化 板藍根 中藥 苦參 有效治療 原料藥材 重量配比 丹參 靈芝 黃芩 茵陳 治療 制備 紅花 安全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肝硬化黃疸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丹參15份、紅花5份、黃芩5份、茵陳10份、板藍根15份、靈芝9份、苦參5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fā)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肝硬化黃疸。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肝硬化黃疸的中藥。
背景技術
肝硬化是以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引起肝細胞彌漫性實質性病變。包括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肝結節(jié)與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肝小葉結構改建,假小葉及結節(jié)形成,是肝臟逐漸變性、變硬而形成肝硬化。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酒精中毒、化學毒物或藥物、膽汁淤積、循環(huán)障礙、營養(yǎng)不良及原因不明等。肝硬化臨床表現(xiàn)為:肝功能代償和失代償期。代償期可無明顯癥狀,或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不振、厭油、腹脹、惡心等慢性肝病的癥狀。代償期則以肝功能損傷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xiàn)。可有初學傾向、低燒、黃疸、皮膚瘙癢、貧血、腹水、肝掌、脾臟腫大變硬。失代償期除上述肝功能明顯異常外,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白球蛋白倒置。常見并發(fā)癥有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繼發(fā)感染及原發(fā)性肝癌。
本發(fā)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xiàn)狀如下:
丹參【別名】 紅根、大紅袍、血參根、血山根、紅丹參、紫丹參。【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用于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摘錄】 《中華本草》
紅花【別名】草紅花。【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采摘取管狀花,注意勿傷基部的子房,除去雜質,陰干或微火烘干,此時質較軟,色深紅最佳。(采收花朵時,應趁早晨露水未干、苞葉銳刺較軟時進行,但也不宜過早。)。【性味】辛,溫。【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注意】 孕婦慎用。【摘錄】《中華本草》。
黃芩【別名】 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性味】苦,寒。【歸經(jīng)】 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注意】 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摘錄】《中華本草》。
茵陳【別名】綿茵陳、茵陳蒿、白蒿、絨蒿、猴子毛。【來源】品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除去雜質及老莖,曬干。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性味】 苦、辛,微寒。【歸經(jīng)】歸脾、胃、肝、膽經(jīng)。【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摘錄】《中華本草》。
板藍根【別名】大藍根、大青根。【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性味】苦,寒。【歸經(jīng)】歸心、胃經(jīng)。【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溫毒發(fā)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注意】 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摘錄】《中華本草》。
靈芝【別名】 靈芝草、菌靈芝、木靈芝。【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實體。全年采收,除去雜質,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養(yǎng)基質的下端菌柄,陰干或在40~50℃烘干。【性味】甘,平。【歸經(jīng)】歸歸心、肺、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用于眩暈不眠,心悸氣短,虛勞咳喘。【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摘錄】《中華本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博齊鼎立專利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未經(jīng)淄博齊鼎立專利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606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麝香通心滴丸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治療濕疹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