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有機專用復肥的制作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59272.1 | 申請日: | 2017-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986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邵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禾綠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80 | 分類號: | C05G3/80;C05G3/60;B01J2/2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鄭博文 |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區香花橋***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有機 專用 制作 工藝 | ||
1.一種生物有機專用復肥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原料粗粉碎步驟,將秸稈類配料粉碎,長度控制為0.5~3.0CM,畜禽糞便類原料粉碎至不結塊,篩除雜質,其中,原料中畜禽糞便重量比份為75-85%,配料為秸稈粉和/或廢菌苞料,重量比份為15-25%;
S2,原料發酵步驟,調節原料水分,加入菌劑,除臭發酵,其中,加菌發酵時原料中水分含量控制在60-70%,發酵期間控制在50-60%且后期逐漸降低至26-28%,發酵過程中,原料初始攪拌均勻后堆放6-7天,待溫度上升到30℃-40℃條件時維持13-29天,后控制溫度上升至55℃-60℃,維持15天隨后緩慢下降至常溫,期間PH值控制在5.5-8.0;
S3,細粉碎步驟,將發酵后原料中的秸稈類配料進一步粉碎,長度控制為0. 1 -0.3CM,畜禽糞便類原料粉碎至不結塊,后按設定順序,自動計量添加氮肥、磷肥、鉀肥并攪拌混合,混合均勻后,氮、磷、鉀總有效養分控制為原料總量的22%;
S4,造粒步驟,將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到擠壓造粒機中造粒,經擠壓造粒機壓制后上述原料制成圓柱形復肥顆粒,上述復肥顆粒長2.0-4.0CM,直徑大小為0.4-0.6CM;
S5,冷卻干燥步驟,將造粒步驟制得的復肥顆粒放置到冷卻滾筒中進行風冷干燥,冷卻至室溫,含水量少于16%,篩去顆粒度大小不合規格的粉末碎屑,篩選出復肥顆粒成品;
S6,成品抽檢步驟,抽檢設定重量比例的復肥顆粒,檢測復肥成品的顆粒度大小、各原料混合比例、含水量,登記造冊,若各項指標均處于設定范圍內,則成品包裝入庫,否則判定為不合格成品,返回上述細粉碎步驟;
所述造粒步驟依次包括:
S41,設置造粒模板(2),造粒模板(2)呈圓盤狀且平行于其軸向開設造粒通道(21),上述造粒通道(21)原料進料口的一段呈漏斗狀設置;造粒通道(21)遠離進料口的一段呈圓柱形設置,造粒模板(2)位于造粒通道(21)進料口一側設置用于將原料壓入到造粒通道(21)的壓輥(22),上述壓輥(22)的外壁與造粒模板(2)抵接,壓輥(22)的數量為3根且繞造粒模板(2)的軸向呈旋轉對稱設置;造粒模板(2)位于造粒通道(21)出料口一側設置切刀(23),用于切斷由造粒通道(21)出料口輸出的呈長條狀的肥料,上述切刀(23)繞造粒模板(2)軸向轉動設置,其中,造粒通道(21)進料口的開口面積與出料口的開口面積大小之比為3-5:1,造粒通道(21)的直徑大小為0.4-0.6CM,切刀(23)與壓輥(22)由外部驅動設備同步或異步驅動轉動,造粒通道(21)進料口的進料速度與切刀(23)的轉動角速度之間的比值控制為ω/v=2π/L,其中L為肥料長度;
S42,設置密封及負壓設備(3),利用塑料軟膜(5)隔絕外部環境與擠壓造粒機及其附屬傳送帶,塑料軟膜(5)與擠壓造粒機及其附屬傳送帶之間形成負壓空腔(4),負壓設備(3)與上述負壓空腔(4)相連通,吸除負壓空腔(4)中的廢氣;
S43,原料造粒,利用灑布裝置將細粉碎并且混合后的原料均勻連續灑布在造粒模板(2)位于造粒通道(21)進料口一側,開啟驅動設備驅動壓輥(22)將原料連續壓入到造粒通道(21)中,壓制完成后的肥料顆粒由造粒通道(21)出料口排出并由切刀(23)切斷,形成有機專用復肥顆粒;
在細粉碎步驟與造粒步驟之間還增設有加濕步驟,其具體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S411,設置加濕組件(1),包括第一傳送帶(11)與第二傳送帶(12),所述第一傳送帶(11)的入料端與細粉碎設備的物料輸出口相連通,所述第二傳送帶(12)的入料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傳送帶(11)的出料端的正下方且二者的送料面相互平行設置,第二傳送帶(12)的出料端與所述灑布裝置的入料口相連通,在第一傳送帶(11)與第二傳送帶(12)物料轉場處罩設有霧化室(13),所述第一傳送帶(11)與第二傳送帶(12)的一端均伸入到所述霧化室(13)中,所述霧化室(13)的頂壁與側壁上設置有霧化噴頭(14),所述霧化噴頭(14)與霧化室(13)外部的輸水管(15)相連通;
S412,待造粒原料加濕,將經過細粉碎的原料利用第一傳送帶(11)傳輸到第二傳送帶(12)上,控制第一傳送帶(11)與第二傳送帶(12)之間的垂直高度以及霧化室(13)中的濕度,細粉碎后的原料有第一傳送帶(11)下落至第二傳送帶(12)的過程中,原料表面吸附霧化室(13)空氣中的霧化水滴,而后下落至第二傳送帶(12)上并傳輸至灑布裝置中;
所述造粒通道(21)中沿其軸向設置有吸水管(24),所述吸水管(24)的直徑不大于造粒通道(21)直徑的1/3,所述吸水管(24)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水孔(28),所述透水孔(28)的直徑小于原料的顆粒度大小;
所述吸水管(24)由造粒通道(21)的進料口伸入到造粒通道(21)呈圓柱形的一段內,所述吸水管(24)遠離造粒通道(21)進料口的一端呈密封設置且距離造粒通道(21)出料口的距離值不小于造粒通道(21)整體長度的1/3;
所述吸水管(24)的開口一端連通設置有將透入到吸水管(24)中的水汽排出吸水管(24)的吸水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禾綠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禾綠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5927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