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干熱區劍麻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59108.0 | 申請日: | 2017-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34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2 |
| 發明(設計)人: | 何光熊;金杰;史亮濤;閆幫國;紀中華;易克賢;岳學文;潘志賢;王春雪;李紀潮;方海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60 | 分類號: | A01G22/6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天河萬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劉強;陳軒 |
| 地址: | 651300 云南省楚雄***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干熱區 劍麻 坡地 逐步 方法 | ||
一種干熱區劍麻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方法,涉及區域水土保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改造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有效減少土壤侵蝕的同時形成長效保護帶,對干熱區旱坡地實現逐步梯地化改造,并對改良區域土地進行開發利用。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以干熱河谷燥紅土或變性土治理目標區域的地質、地形特征為基礎制定逐步梯地化方案,以劍麻栽培及劍麻生物阻隔保護帶的形成,劍麻葉片堅韌耐腐特性的利用及坡面水沙分離網的形成為關鍵技術環節,依據相關區域治理或開發目標,逐步培育保護性梯梗的同時,依靠自然水蝕的搬運作用及人工輔助管理的效益,對干熱區旱坡地實現逐步梯地化,并在過程中構建治理區目標梯地劍麻生態阻隔防護埂,形成高效節省的長效梯地化技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區域水土保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改造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干熱河谷地區主要分布于長江上游地段,植被覆蓋率低,土壤可蝕性程度高,水土流失嚴重;同時,該區域光熱資源豐富,是蔬菜及熱帶水果等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脆弱而突出的環境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地開發需求間劇烈的矛盾成為區域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其中旱坡地的梯地化以其顯著減少水土流失的同時增加農林業可利用土地面積,成為緩解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當前,區域內機械農業方式對旱坡地的梯地化改造,有效增加了農可利用土地面積,也直接促進了區域部分生態防護林的建設。然而,一方面,旱坡地梯地化依賴大型機械,對地形地貌的改變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干熱河谷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旱坡地梯地化后邊坡等部分主要依賴硬化措施,短期內能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并減少水土流失,但土壤可蝕性等根本屬性沒有改變,3-5年后硬化設施整體剝落,導致滑坡和崩塌隱患、投入產出比低、可持續利用程度差等問題。因此,符合區域發展需求的、高效節省的長效梯地化技術亟待發展。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020282342.4(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在干旱河谷地帶適用的植物籬。針對現有技術中對高山峽谷地區干旱河谷陡坡地帶土地改造整治利用措施的局限性,該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以栽種在原生灌叢中的劍麻活植株為基本結構的植物籬。該植物籬還可以在栽種的劍麻網格中間挖坑種植適地宜生的經濟樹種。該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劍麻在生長發育和形態學方面的植物學特性,植物籬成本低廉、技術要求低、栽植容易。以劍麻種植為主套作經濟樹種的植物籬建成后具有明顯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201610264314.1(對比文件2)公開了一種土壤薄層石質山地侵蝕陡坡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法。該方法針對滇池流域土壤薄層石質山地的特點,采用豆科耐旱植物及一些耐干旱貧瘠的經濟作物,再輔以隔坡水平溝、魚鱗坑、植物籬等工程措施,設計恢復模式,在編號為單號的隔坡水平溝內種植劍麻;在單號隔坡水平溝的溝下表土埂種植車桑子或木豆;在編號為雙號的隔坡水平溝內種植金合歡、銀合歡、黃花槐或云南相思樹,在雙號隔坡水平溝溝下表土埂扦插象草;在各隔坡水平溝之間的魚鱗坑內種植地石榴或紫花苜蓿;在坡底的種植溝內種植花椒。該發明經過三年的治理,水土流失量降低了70%以上,植物覆蓋率由原來的不足30%增加到90%,主要面源污染的污染物降低了70%以上。
上述的兩項技術措施中,對比文件1的優勢是借助劍麻生物學形態形成植物籬系統,其主要技術措施是在原生灌叢中栽種劍麻,以劍麻活植株為基本結構形成植物籬,達到一定水土保持的效果。其不足之處在于:對需要治理區域缺少合理規劃,“在原生灌叢中栽種劍麻”的主要技術措施缺乏合理的管護措施,“在栽種的劍麻網格中間挖坑種植適地宜生的經濟樹種”的技術措施缺乏較多可操作性的細節,導致技術措施整體的可操作性降低,綜合效益發揮主要受制于操作人員對干熱河谷適宜劍麻品種及果樹的了解程度;同時,改良區域進一步的土地利用目標不明確成為該技術推廣運用困難的主要原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591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