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分段排序及標準差調整因子的云計算任務調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58109.3 | 申請日: | 2017-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576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高欣;王萍;趙兵;賈慶軒;王睿;梁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9/50 | 分類號: | G06F9/50;G06F9/4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分段 排序 標準差 調整 因子 計算 任務 調度 方法 | ||
1.一種基于分段排序及標準差調整因子的云計算任務調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基于任務的獨立性和異構的硬件計算節點,建立任務調度數學模型,確定預期執行矩陣ETC,具體為:
(1)根據任務數、任務規模和資源計算能力,得出任務列表和計算資源列表,計算出每一個任務在不同資源上的運行時間,構建ETC矩陣;ETC矩陣可以用來表達任務和機器的異構性,它是一種性能預測模型;n個任務在m個資源上的預測執行時間ETC是一個n×m的矩陣,矩陣的第i行表示任務i在每一個計算節點的預測執行時間;第j列則表示在第j項計算機上的各個任務的預測執行時間:
1≤i≤n;1≤j≤m
上述公式中,etcij代表任務i在第j計算資源上的預期執行時間,tij代表附加通信時間,eij代表任務i在計算節點j的運行指令時間,inputsizei代表任務i額外附加信息,作為擴展使用,lengthi代表任務i的任務長度,bandwidthj代表計算節點j的通信帶寬,mipsj代表計算節點j的處理速度;
(2)確定并計算任務調度的目標和評價性能的標準-時間跨度和負載均衡;任務調度的目標是使得最慢完成的計算機的處理時間最短,也就是最小的時間跨度(如下公式中的λi代表任務i是否被調度到計算節點j,它的值為0或1,0代表沒有,1代表有):
態規劃的多階段決策組合優化方法,計算各個任務的平均預期執行時間,并以此為依據將負載均衡衡量一個系統的負載是否平衡,這里用各個計算節點負載的標準方差來判斷:
其中,m代表計算節點數,xi代表第i個計算節點的負載量,代表所有負載的平均值,σ代表所有負載的標準差;
步驟2:利用動態規劃的多階段決策組合優化方法,計算各個任務的平均預期執行時間,并以此為依據將任務進行分段,使長時間執行的任務可以優先執行,縮短執行時間,具體為:
(1)根據任務獨立和計算節點異構的特點,計算將每個任務的平均執行時間ei,將其作為排序的標準:
(2)將平均執行時間的長短作為排序標準,利用快速排序方法對任務排序;快速排序方法采用分治的策略,適用于大數據,且速度比較快,可以達到O(nlogn),其步驟分為三步:
1)先從待排序的數組中取出一個數作為基準數;
2)分區過程,將比這個數大的數全放到它的右邊,小于或等于它的數全放到它的左邊;
3)再對左右區間重復第二步,直到各區間只有一個數;
(3)根據快速排序后的排序結果,按照平均執行時間值ei大小順序對任務進行均勻分段,分為4-5段;分段主要是為了將長任務優先調度,同時也是提高負載均衡度;
步驟3:在各個分段中,計算每個任務在各個計算節點下運行時間的標準差,然后根據其大小,將標準差大的任務優先調度到最短完成時間的計算節點上,從而減少任務等待時間,具體為:
(1)段內任務進行標準差優先級調整;標準差可以反映任務在每個處理器上執行的離散程度,將此作為調整因子來縮短執行時間;利用之前求得的平均執行時間求得每個任務預期執行時間的標準差σ:
(2)計算每次調度中任務的mctij,構建MCT矩陣,MCT為n×m的預測最短完成時間矩陣,rj為已調度的計算資源等待時間,mctij為第i行第j列所在任務的預測最短的完成時間:
mctij=etcij+rj
(3)依次對每個任務進行調度,直到所有的任務都結束,最后得到調度序列以及時間跨度、負載均衡等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5810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加速方法、裝置以及終端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智能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