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土工膜的魚苗培育池的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57801.4 | 申請日: | 2017-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1014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吳明林;侯冠軍;季索菲;趙秀俠;高遠;張智勇;李海洋;蔣陽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萬水源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 地址: | 230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土工 魚苗 培育 構建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土工膜的魚苗培育池的構建方法,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土工膜鋪設;(2)商品魚養殖;(3)清塘及餌料生物培育;(4)魚苗培育;(5)土工膜池塘的循環利用。本發明利用土工膜對在商品魚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殘餌、代謝物等有機肥進行蓄積,培育水質,依賴池塘自身生態循環,促進天然生物餌料的繁殖,解決魚苗培育過程中的生物餌料問題,提高了魚苗成活率并有效降低經濟成本,具有省時省力,成功率高等優點,生態和經濟效益明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土工膜的魚苗培育池的構建方法,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生物餌料是影響水產經濟動物育苗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淡水養殖所需的餌料生物主要包括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相較其他飼料,生物餌料不僅具有更高的食物價值(營養均衡豐富,尤其是富含微量元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等),還具有成本低、能增強養殖對象抗病能力、不污染水質等優勢。傳統培育魚苗的方法是在土塘中投喂豆漿,一方面魚苗會少量進食豆漿,另一方面豆漿可作為發塘的肥料,促進養殖池塘浮游生物繁殖,然后魚苗去吃浮游生物。但依賴豆漿的魚苗培育法,其培育的浮游生物種類較單一,單一的餌料生物造成魚苗攝食限制,更會破壞池塘生態平衡系統,給魚苗帶來病害;另外,豆漿使用量不適當也會污染水質,影響魚苗的生存環境,降低魚苗成活率;此外,豆漿培育法需經過買豆子、泡豆子、磨豆子、人工潑灑等步驟,消耗較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基于土工膜的魚苗培育池的構建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土工膜的魚苗培育池的構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工膜鋪設:
選定3-10畝的養殖池塘,清除塘內雜物,平整塘底及塘坡,將土工膜鋪設在池塘底部,延伸至塘梗;
(2)商品魚養殖:
投放商品魚種,按養殖魚類總重3-5%投喂蛋白質含量在28-32%的飼料,根據魚類生長情況及市場行情,適時捕撈銷售;
(3)清塘及餌料生物培育:
在次年3-5月份,對全部養殖魚類進行捕撈,抽干塘水,保留池塘底部殘餌、糞便,在投苗前進行少量多次灌水,促進小型浮游生物的繁殖;
(4)魚苗培育:
投苗前保證養殖水的深度為1-1.5m,將繁殖的魚苗水花放入土工膜養殖池,經過25-30天的培育,魚苗長到2-3.5cm,即可銷售或分塘飼養;
(5)土工膜池塘的循環利用:
魚苗銷售完畢,清塘消毒后,再次投放商品魚種,重復步驟(2)至步驟(4)。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的雜物指的是淤泥、石塊及水草;所選池塘平整后最大注水深度為2-2.5m,塘坡度比為1.2-1.5;塘底、塘坡每隔3-5m挖一條寬12cm,深12cm的泥槽,將30S-50S的土工膜鋪設在塘底、塘坡,延伸至塘梗1-1.5m;塘底、塘坡用長度適宜的粘土磚或水泥條在泥槽處將土工膜壓實,塘梗四周用土將土工膜壓實;土工膜粘合處不低于10cm,用焊接機或熱熔膠進行拼接;在商品魚放養前試水,檢查滲漏情況。
優選地,步驟(2)中養殖水深在1.8-2.3m,商品魚種為鯉魚、鯽魚、草魚、青魚、鳊魚中的一種或多種,同時套養濾食性魚類調節水質。
優選地,步驟(3)中,塘水抽干后,生石灰潑灑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30-40g/平方米,太陽曝曬3天以上,徹底殺滅有害生物;在投苗前5-10天開始連續灌入經60目篩網過濾后的養殖用水,每天灌水為10-20cm深,直到水位達到1-1.5m停止加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萬水源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萬水源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578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