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微量液體加樣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48968.4 | 申請日: | 2017-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990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0 |
| 發明(設計)人: | 潘曉霞;鄭健;屈澤華;卜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2 | 分類號: | B01L3/02 |
| 代理公司: | 31200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陸飛;陸尤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量 液體 加樣器 | ||
本發明屬于生化實驗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超微量液體加樣器。本發明的超微量液體加樣器,包括:一個內徑為1?10微米內,外徑為2?20微米內的毛細管,毛細管側壁設有進液口;一個放置于毛細管內的微型導熱器;一個與微型導熱器連接的加熱源,用于加熱微型導熱器;一個微量液體泵,用于將超微量液體從進液口泵入毛細管。所述毛細管可以有多個,構成陣列加樣器。本發明利用微型導熱器的熱膨脹原理進行超微量液體的分液,以此實現皮升級別的液體分樣。本發明解決了已有微量加樣器針對超微量液體的加樣難點,可以實現皮升級別的加樣,提高微量寶貴樣品的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化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微量液體加樣器。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微量加樣器(移液器)的吸液范圍一般在0.1—1000微升之間,特別適用于生物學實驗或化學實驗室使用。微量加樣器發展到今天,品種也多種多樣,如微量分配器、多通道微量加樣器等,其加樣的物理學原理主要是下面兩種:①使用空氣墊(又稱活塞沖程)加樣;②使用無空氣墊的活塞正移動加樣。
此外,近年來出現一種極微量加樣器(移液器),其移液方式為利用聲波移液技術使移液器進入納升級的移液水平,但是最小移液量僅可達到2.5納升。
如果,需要對更加微量的液體進行分配移液,現有的常規的微量加樣器則不能滿足。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超微量液體加樣器,用以實現皮升級別的液體加樣。
本發明提供的超微量液體加樣器,其結構組成包括:
一個內徑為1-10微米內,外徑為2-20微米內的毛細管;毛細管由絕熱材料制成;毛細管側壁上部設有進液口;
一個放置于毛細管內的微型導熱器,如銅絲,也可以是其它熱膨脹材料等;
一個與微型導熱器連接的加熱源,用于加熱微型導熱器;
一個微量液體泵,用于將超微量液體從進液口泵入毛細管。
如有必要,所述毛細管可以有多個,構成陣列加樣器。
使用時,由微量液體泵將微量液體泵入毛細管;調節加熱源溫度,通過加熱單元(導熱絲)將熱量傳至微型導熱器;微型導熱器受熱膨脹,將微量液體從毛細管滴口逐滴加入所需容器。
本發明超微量液體加樣器利用微型導熱器(如銅絲等)的熱膨脹原理進行超微量液體的分液,以此實現皮升級別的液體分樣。
本發明有效解決了已有微量加樣器針對超微量液體的加樣難點,可以實現皮升級別的加樣,有效的提高微量寶貴樣品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超微量液體加樣器的結構圖示。
圖2為本發明的陣列加樣器的結構圖示。
圖3為毛細管顯微成像圖。
圖4為液滴圖。
圖中標號:1為導熱絲,2為加熱源,3為銅絲,4為毛細管,5為液滴,6為加熱陣列,7為樣品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實施例1:
步驟1、制備毛細管,毛細管內徑為1微米,外徑為3微米;毛細管為玻璃管;毛細管的側壁在三分之二高度處開一進液口;
步驟2、毛細管內放置銅絲,銅絲位于毛細管內的中后端(圖中為上部)約三分之二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4896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