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48514.7 | 申請日: | 2017-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8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侯辰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侯辰陽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16;A61P31/20;A61K35/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趙永偉 |
| 地址: | 2760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黃疸 肝炎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是臨床消化科、感染科常見病,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種臨床類型,其肝炎黃疸深,病程長,退黃難。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9300萬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約2000萬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會出現黃疸型表現,這是由于乙肝病毒長時間在肝內頻繁復制,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毒性T細胞(TC)及抗體依賴型淋巴細胞三種淋巴細胞發生免疫效應,引起肝細胞水腫、變性、壞死的同時伴有毛細膽管的淤膽和膽栓的形成,從而導致膽汁分泌、排泄功能障礙和肝內毛細膽管、小膽管阻塞,出現黃疸表現。本病的治療,現代醫學多以保肝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但禁忌癥較多,長期應用易產生嚴重副作用。
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屬中醫“黃疸”病的范疇,患者在臨床上常表現為身黃、目黃、尿黃,其中尤以目黃為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理論認為,黃疸病機的關鍵是濕熱邪毒侵襲肝膽,加之素體脾虛,病久入絡,絡脈不通,瘀血內阻膽腑而使膽汁不循常道,溢于脈外肌膚故發生黃疸,治療當以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化瘀、健脾疏肝為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根據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肝郁脾虛、濕熱瘀毒內蘊”的病機特點,研制本發明方劑。本發明用藥合理、配伍科學,選用以上藥材,以健脾、疏肝、活血、涼血、清熱、解毒、退黃、祛濕藥物合用,直中本病病機、病位,標本兼治。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黨參25-30份、黃芪30-35份、柴胡9-12份、郁金20-30份、雞內金12-18份、赤芍20-24份、金錢草15-21份、虎杖15-18份、茵陳24-30份、敗醬草20-24份、板蘭根18-24份、云苓30-35份、焦曲15-20份、甘草3-6份、梔子6-12份。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為:黨參25份、黃芪30份、柴胡9份、郁金20份、雞內金12份、赤芍20份、金錢草15份、虎杖15份、茵陳24份、敗醬草20份、板蘭根18份、云苓30份、焦曲15份、甘草3份、梔子6份。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為:黨參30份、黃芪35份、柴胡12份、郁金30份、雞內金18份、赤芍24份、金錢草21份、虎杖18份、茵陳30份、敗醬草24份、板蘭根24份、云苓35份、焦曲20份、甘草6份、梔子12份。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為:黨參28份、黃芪33份、柴胡11份、郁金25份、雞內金15份、赤芍22份、金錢草18份、虎杖16份、茵陳27份、敗醬草22份、板蘭根21份、云苓33份、焦曲17份、甘草4份、梔子9份。
進一步優選的,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的劑型為湯劑。
進一步優選的,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的劑型為粉劑。
進一步優選的,治療慢性乙型黃疸型肝炎的中藥的劑型為丸劑。
在本發明的藥方中,黨參、黃芪益氣健脾,治療本病發病之本之“脾虛”;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其中郁金還有行瘀利膽的作用;赤芍活血涼血、化解瘀毒;金錢草、虎杖、茵陳利膽退黃、清熱化濕毒;敗醬草、板藍根、梔子清熱解毒;云苓健脾滲濕;雞內金、焦曲健運脾氣,消食;甘草調和諸藥。
本病發病原因乙型病毒,符合吳又可《瘟疫論》中“雜氣”致病的特點。就乙型黃疸型肝炎的疾病演變規律與臨床特點而言,“雜氣”是物質性的,性質屬于濕毒。本病病位在肝脾,其總體病機為:素體脾虛、“雜氣”入侵、濕毒內蘊、肝脾同病。且濕毒黏著,久聚體內不化,病變由脾失運化、肝失疏泄、脾虛濕盛、肝熱血瘀、濕毒熾盛、擾營入血。病久脈絡瘀阻、瘀血內生,以致氣、血、痰、濕互結于脅下,后期形成鼓脹、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病變的發展是由氣及血、由陽及陰、由中焦到下焦,甚至耗血、動血的演變過程,同時“濕毒”之邪貫穿于疾病的始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用藥合理、配伍科學,選用以上藥材,以健脾、疏肝、活血、涼血、清熱、解毒、退黃、祛濕藥物合用,直中本病病機、病位,標本兼治。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侯辰陽,未經侯辰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485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