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火場演練逃生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41464.X | 申請日: | 2017-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3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 發明(設計)人: | 丁林海;徐連龍;袁瑞釗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麗應急安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9/00 | 分類號: | G09B9/00;A62C9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火場 演練 逃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火災逃生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火場演練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人類能夠對火進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斗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災時人們需要安全、盡快的逃生。
目前,大部分建筑物或者公共場合使用的逃生路線指示燈都是普通的緊急出告示燈,或在走廊頂部,或在側面,且照明效果并不理想。實際發生火災時,由于濃煙和火光沒法及時注意到逃生出口或者明白逃生路線而葬身火海。某些建筑物內部結構復雜,光靠一兩個,使人們指示牌根本沒辦法迅速逃離。特別是火災現場非常混亂,能見度很低,所以更需要有火場演練逃生裝置進行實戰練習。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火場演練逃生裝置,具有真實逼真的效果,
方便人員的體驗。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火場演練逃生裝置,包括由可拆卸的充氣墻組成的房間以及另外安裝在房間上的封頂,所述房間內安裝燈光系統、煙霧系統以及指示系統,所述燈光系統包括若干個照明燈,所述若干個照明燈分散安裝在房間內,所述煙霧系統包括若干個煙霧排出口,所述若干個煙霧排出口分散安裝在房間內,所述指示系統包括若干個指示牌,所述指示牌分散安裝在充氣墻上;還包括外設的CPU處理系統、信息接收與發送系統以及人機交互系統。
進一步的,所述指示牌上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照明燈上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煙霧排出口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
進一步的,本發明還包括生命探測儀設置在入口處的應急工具,所述生命探測儀安裝在充氣墻上,所述生命探測儀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所述應急工具包括呼吸面具和應急手電。
本發明通過火場演練逃生裝置,將實驗人員制造的煙霧、指示牌、產生的燈光等信號通過數據分析處理,模擬跟貼近實際情況,有利于火場逃生知識的普及和社會公眾防火意識的提高。本發明中的充氣墻設可拆卸、可任意組裝,方便使用。本發明安全系數高,模仿逼真,數據可靠,方便實驗人員的科學研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房間1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單片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圖1、2、3作詳細說明。
如圖1、2、3所示,一種火場演練逃生裝置,包括由可拆卸的充氣墻組成的房間1以及另外安裝在房間1上的封頂2,封頂2可拆卸式的安裝在房間1上,其形成逼真的效果。
為滿足火災現場的效果,在房間1內安裝了燈光系統、煙霧系統以及指示系統。更為具體的是:上述的燈光系統包括多個照明燈11,這些照明燈11分散的安裝在充氣墻壁上,可形成忽明忽暗的燈光效果,實現火災的真實性。再者,上述的煙霧系統包括若干個煙霧排出口12,這些煙霧排出12口分散安裝在房間內的充氣墻壁上,在合適的時機進行釋放煙霧,形成火災煙霧的效果,給體驗者逼真的火災現場。其次,指示系統包括若干個指示牌13,這些指示牌13分散安裝在充氣墻上,在黑暗狀態下指示更加的明顯。
為實現整個裝置的數據化控制,本發明還外設的CPU處理系統3、信息接收與發送系統4以及人機交互系統5,實現整個裝置的信息化控制。為實現裝置的技術完整性,所述指示牌13上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3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上述的照明燈11上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3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上述的煙霧排出口12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3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
為實現監控體驗人員的狀態,本發明還包括了生命探測儀6和設置在入口處的應急工具,生命探測儀6安裝在充氣墻上,所述生命探測儀6設置有與CPU處理系統3進行數據交互的通信模塊,所述應急工具包括呼吸面具和應急手電,可供體驗人員使用。
上述的整個裝置實現的技術過程與效果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麗應急安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麗應急安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414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