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38510.0 | 申請日: | 2017-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052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2 |
| 發明(設計)人: | 唐云松;梁鋒華;黎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5/20 | 分類號: | B60R25/20;B60R16/023;B60Q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譚小琴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攝像頭 行李箱 打開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視攝像頭(1)、動作識別控制器(2)、安全氣囊控制器(3)、無鑰匙進入系統(4)、車身電子穩定系統(5)、車身控制器(6)、電動行李箱鎖(9)、儀表(7)和/或中控屏(8);
所述后視攝像頭(1)用于獲取車輛后方的視頻信息;
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與后視攝像頭(1)連接,從所述視頻信息中識別出人肢體的運動軌跡,并判斷所識別的運動軌跡是否有效;
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和安全氣囊控制器(3)連接,獲取主駕座椅狀態信號,并基于該主駕座椅狀態信號判斷主駕位置上是否有人;
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與無鑰匙進入系統(4)連接,獲取鑰匙位置信號;
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與車身電子穩定系統(5)連接,獲取車速信號;
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與車身控制器(6)連接,獲取行李箱狀態信號;
當行李箱打開系統處于激活狀態時;且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在判斷出主駕位置有人且檢測到的運動軌跡為有效時,發送解鎖請求到儀表(7)或中控屏(8)上,并在收到確認開啟行李箱蓋信號后發送解鎖指令給車身控制器(6);或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在判斷出主駕位置無人時且檢測到的運動軌跡為有效時,動作識別控制器(2)發送解鎖指令給車身控制器(6);
所述車身控制器(6)與電動行李箱鎖(9)連接,車身控制器(6)基于該解鎖指令驅動電動行李箱鎖(9)解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尾燈(11)和喇叭(10),所述尾燈(11)和喇叭(10)分別與車身控制器(6)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攝像頭(1)通過視頻信號線和電源線與動作識別控制器(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作識別控制器(2)為車載娛樂主機或為全景系統控制器。
5.一種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系統,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判斷行李箱打開系統是否處于激活狀態,若是,則進入步驟二,若否,繼續執行步驟一;
步驟二、通過后視攝像頭(1)獲取車輛后方的視頻信息,動作識別控制器(2)從所述視頻信息中識別出人肢體的運動軌跡,并判斷所識別的運動軌跡是否有效;若運動軌跡有效,則進入步驟三,若運動軌跡無效,則繼續執行步驟二;
步驟三、動作識別控制器(2)獲取主駕座椅狀態信號,并基于該主駕座椅狀態信號判斷主駕位置上是否有人,若主駕位置上有人,則進入步驟四,若主駕位置上無人,則進入步驟五;
步驟四、動作識別控制器(2)發送解鎖請求到儀表(7)或中控屏(8)上,并在動作識別控制器(2)收到確認開啟行李箱蓋信號后發送解鎖指令給車身控制器(6),車身控制器(6)基于該解鎖指令驅動電動行李箱鎖(9)解鎖;
步驟五、動作識別控制器(2)發送解鎖指令給車身控制器(6),車身控制器(6)基于該解鎖指令驅動電動行李箱鎖(9)解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當鑰匙信號為有效、車速為0且行李箱為關閉狀態時,行李箱打開系統處于激活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和步驟五中,當電動行李箱鎖(9)解鎖時,開啟尾燈(11)閃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二中,當判斷出運動軌跡無效時,車身控制器(6)驅動尾燈(11)閃爍和喇叭(10)鳴叫。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軌跡為手勢,或為腳部動作。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后視攝像頭的行李箱打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打開系統能根據用戶偏好設定解鎖電動行李箱的運動軌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385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高安全的車載通信裝置
- 下一篇:車輛控制系統和車輛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