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便于排污的水產養殖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36783.1 | 申請日: | 2017-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46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聰;徐俊雷;李晶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世軒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80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于 排污 水產 養殖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便于排污的水產養殖池,包括曝氣室、水產養殖池體和污水凈化槽,所述水產養殖池體的底部鋪設有漏網,且漏網的兩端固定有延伸至地表的拉繩,所述第一抽泥泵上方的水產養殖池體外壁上設有曝氣室,且曝氣室的內部安裝有氧氣灌,所述第二抽泥泵上方的水產養殖池體外壁上安裝有污水凈化槽,所述污水凈化槽的頂端安裝有抽水泵。本發明通過安裝污水凈化槽,以及在污水凈化槽內部固定消毒棉層和活性炭層,使得養殖池內部的污水能經過污水凈化槽凈化消毒后再泵入其內部繼續利用,實現了水循環利用,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排污的水產養殖池。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場的規模擴展迅速,對水產養殖的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現有的大多數養殖池僅采用簡單的換水處理方式維持水質,養殖池內的水質受外界影響大,自凈能力差,沉淀物清理不便,魚類易受水體滋生的細菌和病毒感染,且一般的養殖池在換水時常常直接將污水排走再向其內部泵入清水,不能通過將污水凈化消毒后再利用,從而浪費大量的水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排污的水產養殖池,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排污的水產養殖池,包括曝氣室、水產養殖池體和污水凈化槽,所述水產養殖池體內部底端的中央位置處設有拱形凸起,所述水產養殖池體的底部鋪設有漏網,且漏網的兩端固定有延伸至地表的拉繩,所述拱形凸起一側的水產養殖池體底部設有第一泥渣收集槽,且第一泥渣收集槽的一側安裝有第一抽泥泵,所述第一抽泥泵的輸入端通過導管與第一泥渣收集槽連通,導管遠離第一抽泥泵的一端安裝有進泥口,所述第一抽泥泵的輸出端連接有延伸至地表的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抽泥泵上方的水產養殖池體外壁上設有曝氣室,且曝氣室的內部安裝有氧氣灌,所述氧氣灌靠近水產養殖池體一側的曝氣室內部安裝有送氣泵,且送氣泵的輸入端通過導管與氧氣灌的底部連通,送氣泵的輸出端通過導管與水產養殖池體連通,所述拱形凸起遠離曝氣室一側的水產養殖池體底部設有第二泥渣收集槽,所述水產養殖池體遠離曝氣室一側的底端安裝有第二抽泥泵,且第二抽泥泵的輸入端通過導管與第二泥渣收集槽連通,導管遠離第二抽泥泵的一端安裝有進泥口,所述第二抽泥泵的輸出端連接有延伸至地表的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抽泥泵上方的水產養殖池體外壁上安裝有污水凈化槽,且污水凈化槽底部通過導管與水產養殖池體連通,所述污水凈化槽的內部中央位置處固定有消毒棉層,且消毒棉層上方的污水凈化槽內部固定有活性炭層,所述污水凈化槽的頂端安裝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輸入端通過導管與污水凈化槽的頂端連通,抽水泵的輸出端通過導管與水產養殖池體的頂端連通,所述水產養殖池體兩側的地表上皆固定有支撐柱,且支撐柱的上端安裝有蓄電池,所述支撐柱頂部的一側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且太陽能電池板皆通過光伏控制器與蓄電池連接,所述支撐柱頂端的另一側安裝有照明燈,且照明燈通過導線與蓄電池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拱形凸起兩側的底端皆安裝有導流板。
優選的,所述進泥口的內部設有濾網。
優選的,所述水產養殖池體的兩側壁上設有水位刻度線。
優選的,所述拉繩遠離漏網的一端通過固定座固定在水產養殖池體上端邊緣處的地表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便于排污的水產養殖池通過在養殖池體底部設置第一泥渣收集槽和第二泥渣收集槽,使得產生的污泥直接滑落入泥渣收集槽后再抽出,從而使得清理非常方便,且通過安裝污水凈化槽,以及在污水凈化槽內部固定消毒棉層和活性炭層,使得養殖池內部的污水能經過污水凈化槽凈化消毒后再泵入其內部繼續利用,實現了水循環利用,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通過安裝氧氣灌和送氣泵,便于定期的向養殖池內泵入氧氣,為養殖池內的水產物提供氧氣,使得水產物能夠正常生活,從而提高水產物的產量,通過安裝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在白天時可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并儲存在蓄電池中,可以隨時為所需用電的裝置供電,且通過安裝照明燈,便于工作人員在夜晚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世軒,未經丁世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3678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