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冷器進出硅膠氣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35061.4 | 申請日: | 2017-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206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洪昌炎;謝純杰;徐日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十堰鐵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5/00 | 分類號: | F16L55/00;F16L57/02;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442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冷器 進出 硅膠 氣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中冷器進出硅膠氣管,屬于硅膠氣管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冷器進出硅膠氣管將在渦輪增壓器中壓縮的高溫空氣送入中冷器隨著對增壓器系統耐熱性要求的提高,中冷器進氣管材料從以前的硅橡膠換成耐熱性更為優良的氟橡膠。另外,由于竄缸混合氣還原裝置機油等還原至吸氣一側,所以耐油性要求也提高。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CN201620429768.5的一種帶有牙墊的硅膠氣管插管,包括充氣線(1)、牙墊(2)、硅膠管體(3)、氣囊、導絲(6),所述硅膠管體(3)上套接有一牙墊(2),沿著硅膠管體(3)的內部空心向外部延伸有充氣線(1),充氣線(1)由硅膠管體(3)的一端頭內部向另一端頭的外部延伸,充氣線(1)與硅膠管體(3)的一端頭上設置的氣囊連接,氣囊包括固定在硅膠管體(3)端頭上的內層氣囊(5)以及套接在內層氣囊(5)上的外層氣囊(4),導絲(6)設置在硅膠管體(3)內部的空心中;采用硅膠管避免不良反應,在插管上套接牙墊對插管進行加強保護及定位的效果。但是其不足之處在于耐熱性差,吸油效果不佳,在將渦輪增壓器中壓縮的高溫空氣送入中冷器中,高溫產生的氣壓,導致硅膠氣管難以承受,甚至產生炸裂現象,造成設備損毀。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中冷器進出硅膠氣管,以解決現有的耐熱性差,吸油效果不佳,在將渦輪增壓器中壓縮的高溫空氣送入中冷器中,高溫產生的氣壓,導致硅膠氣管難以承受,甚至產生炸裂現象,造成設備損毀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中冷器進出硅膠氣管,其結構包括充氣線、牙墊、管體、外層氣囊、內層氣囊、導絲、接頭、指示氣囊、氣閥、內卡口、套圈,所述管體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管體與接頭采用過盈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接頭為橢圓體結構,所述導絲貫穿連接管體,且位于管體內部中端,所述內卡口設在管體內部右端,所述內卡口為圓柱體結構。所述充氣線呈弧形線狀,所述充氣線下端與管體上表面采用過盈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外層氣囊與管體上表面左端采用過渡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內層氣囊與管體下表面左端采用過渡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管體外表面右端與套圈采用過渡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套圈為空槽狀圓柱體結構。所述牙墊由排氣孔、牙片、調節閥、緊固螺絲、牙軸、卡箍、牙體組成,所述排氣孔為圓孔狀,所述排氣孔與牙體上表面采用過盈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牙片為圓盤狀,所述所述牙片設在牙體內部上端,所述調節閥與牙體右端采用過渡配合方式活動連接,所述緊固螺絲設在牙體內部中端,所述牙軸為圓盤狀,所述卡箍為空槽狀圓盤結構,所述牙軸設在卡箍內部,所述卡箍設在牙體內部下端。
進一步地,所述套圈上下表面分別與牙墊采用過盈配合方式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充氣線與指示氣囊右端采用過渡配合方式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指示氣囊左端與氣閥采用過渡配合方式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指示氣囊通過充氣線貫穿連接管體。
進一步地,所述接頭貫穿連接導絲。
進一步地,所述管體為一種耐高溫的優良硅膠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導絲為一種耐腐蝕的鋼絲材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有牙墊,通過排氣孔幫助管體分擔氣壓,提高耐熱性,吸油效果良好,牙軸將在渦輪增壓器中壓縮的高溫空氣送入中冷器中再引入牙墊內,避免高溫產生的氣壓,導致硅膠氣管難以承受,甚至產生炸裂現象,造成設備損毀的問題。對管體進行加強保護及定位的效果。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一種的中冷器進出硅膠氣管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牙墊示意圖。
圖中:充氣線-1、牙墊-2、排氣孔-201、牙片-202、調節閥-203、緊固螺絲-204、牙軸-205、卡箍-206、牙體-207、管體-3、外層氣囊-4、內層氣囊-5、導絲-6、接頭-7、指示氣囊-8、氣閥-9、內卡口-10、套圈-11。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十堰鐵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十堰鐵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3506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候性膨脹節
- 下一篇:一種連接汽車泵和儲氣筒的金屬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