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碳化硅Trench 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33420.2 | 申請日: | 2017-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250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金平;鄒華;劉競秀;李澤宏;任敏;張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423;H01L29/06;H01L29/12;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51232 成都點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葛啟函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化硅 trenchmos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碳化硅溝槽MOS器件,其元胞結構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設置的金屬漏電極(7)、N+襯底(6)及N-外延層(5);所述N-外延層(5)上層一端具有第一P型基區(4),所述N-外延層(5)上層另一端具有第二P型基區(41);所述第一P型基區(4)中具有相互獨立的第一N+源區(3)和第一P+接觸區(2);所述第二P型基區(41)中具有相互獨立的第二N+源區(31)和第二P+接觸區(21);所述第一P+接觸區(2)和第一N+源區(3)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金屬源電極(1);所述第二P+接觸區(21)和第二N+源區(31)的上表面具有第二金屬源電極(1a);其特征在于:在兩個P型基區(4、41)中間位置下方的N-外延層(5)內具有呈π型分布的P型多晶硅區(11),P型多晶硅區(11)與N-外延層(5)的接觸界面形成異質結;所述P型多晶硅區(11)分別與兩個金屬源極(1、1a)連接;所述P型多晶硅區(11)上方還具有與之相接觸的溝槽柵結構,所述溝槽柵結構包括多晶硅柵(9),包圍在所述多晶硅柵(9)底部與側壁的柵介質層(10)以及設于多晶硅柵(9)部分上表面的金屬柵極(8),溝槽柵結構的深度大于P型基區(4、41)的深度;各金屬接觸通過介質材料相互隔離形成左右對稱的元胞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化硅溝槽MOS器件,其特征在于,P型多晶硅區(11)包括呈π型分布的P型多晶硅區(11)和呈長條形分布的P型多晶硅區(11),二者在溝槽柵結構下方位置橫向間隔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碳化硅溝槽MOS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相互獨立的第一P+碳化硅區(12)和第二P+碳化硅區(121),兩個P+碳化硅區(12、121)分別設于P型多晶硅區(11)的兩個枝區下方并且與之接觸;兩個P+碳化硅區(12、121)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P型多晶硅區(11)相應枝區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碳化硅溝槽MOS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相互獨立的第一介質層區(13)和第二介質層區(131),兩個介質層區(13、131)分別設于P型多晶硅區(11)的兩個枝區下方并且與之接觸,兩個介質層區(13、131)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P型多晶硅區(11)相應枝區的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3342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電子元件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薄膜晶體管及制備方法、陣列基板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