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31568.2 | 申請日: | 2017-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1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文賦;任素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藍微新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蔣劍明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系統 開關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儲能系統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儲能系統使用自供電的方式時,無法對儲能系統的供電功耗進行充分管理,僅可以進行降功耗處理,無法進行功耗的完全切斷,即無法實現零功耗。儲能系統在使用電池組供電的情況下,電池管理系統的處于實時消耗電池組電能的狀態。特別是當電池組發生單體電池或者電池組壓欠壓時,電池管理系統與輔助供電電路或模塊仍然存在電量消耗,這將導致儲能電池的狀況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儲能電池過放電而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可以實現零功耗處理,防止電池管理系統持續的耗電,避免電池組在欠壓的情況下進一步消耗電量,導致電池狀況的惡化,損壞電池。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包括:儲能單元、開關單元、開關驅動單元、DC/DC單元及微控制器,
所述儲能單元通過開關單元分別與負載及DC/DC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開關驅動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DC/DC單元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控制端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驅動端驅動所述開關單元接通或斷開;所述DC/DC單元的第二輸出端分別與外部設備、微控制器的供電輸入端連接;所述微控制器的通訊控制端與所述外部設備連接。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DC/DC單元包括DC/DC電源模塊、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及第三電容,
所述DC/DC電源模塊的第一電壓輸出端的正極與所述開關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第一電壓輸出端的負極串聯所述第一電容后與第一電壓輸出端的正極連接,所述DC/DC電源模塊的第二電壓輸出端的正極與所述微控制器的供電管腳連接,第二電壓輸出端的負極接地;
所述第二電容跨接于所述DC/DC電源模塊第二電壓輸出端的正極與第二電壓輸出端的負極之間;
所述第三電容跨接于所述DC/DC電源模塊的電壓輸入端的正極與電壓輸入端的負極之間。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開關單元包括按鍵開關及與所述按鍵開關并聯連接的繼電器開關。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開關驅動單元包括繼電器控制電路及與所述繼電器控制電路連接的驅動電路,所述繼電器控制電路控制所述繼電器開關的通斷,所述驅動電路驅動所述繼電器控制電路的通斷。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驅動電路包括光耦隔離器、第四電阻和第五電阻;
所述光耦隔離器的集電極與所述DC/DC單元的第一輸出端連接,發射極與所述繼電器控制電路的控制端連接;所述光耦隔離器的二極管的陽極串聯所述第四電阻后與所述DC/DC單元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光耦隔離器的二極管的陰極串聯所述第五電阻后與所述微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三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二極管和繼電器,
所述三極管的基極串聯所述第二電阻后與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集電極與所述繼電器的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繼電器的線圈的另一端串聯所述第一電阻后與所述驅動電路連接,所述三極管的發射極與負載的負極連接,且所述第三電阻的兩端跨接于三極管的基極和發射極之間;
所述二極管與所述繼電器的線圈并聯。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按鍵開關為自復位開關。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儲能單元為電池組。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電池組包括若干個以串聯和/或并聯方式連接的單體電池。
本發明相比于現有技術的優點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為一種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其設有開關單元、DC/DC單元、開關驅動單元以及微控制器,當出現儲能電池欠壓時,微控制器發出通訊指令給開關驅動單元,開關驅動單元驅動開關單元斷開開關,儲能系統斷開供電通路,儲能系統進入關機狀態,實現儲能系統的零功耗處理,防止外部設備持續地耗電,避免電池組在欠壓的情況下進一步消耗電量,導致電池狀況的惡化,損壞電池。
附圖說明
圖1為發明的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的原理框圖;
圖2為圖1的儲能系統的開關裝置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藍微新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藍微新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315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