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確定生物反應池容積的綜合法和污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29317.0 | 申請日: | 2017-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003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宏展;周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G16C20/30 |
| 代理公司: | 11413 北京柏杉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劉繼富;王春偉 |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生物 反應 容積 綜合法 污水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確定生物反應池容積的綜合法和污水處理方法,應用于生物反應器系統,生物反應器系統包括一個缺氧池和一個好氧池,缺氧池容和好氧池容的確定方法包括:根據生物反應器的進水化學耗氧量和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計算污泥齡;至少根據進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之差與進水的懸浮物濃度的商,與第一系數的對應關系,確定出第一系數;根據第一系數和預設的第一生物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計算生物反應器內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平均濃度;至少根據生物反應器系統的設計流量、污泥產率系數以及污泥齡,計算生物反應池容積。應用本發明實施例,可以使生物反應器系統的污水處理能力與設計流量相匹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確定生物反應池容積的綜合法和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活性污泥法是廢水處理技術領域最常用的生化處理方法,其中的缺氧/好氧工藝是指在常規的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處理過程。缺氧/好氧工藝不僅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應用缺氧/好氧工藝的生物反應器系統,通常包括一個缺氧池、一個好氧池和一個泥水分離裝置。在設計該生物反應器系統時,選擇合適的缺氧池容和好氧池容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池容為缺氧池或者好氧池的容積。如果各池容過小,則會導致系統運行時無法達到要求,最終導致廢水處理效果較差;如果各池容過大,則會導致投資成本較高。目前主要是通過泥齡法來確定該生物反應器系統的缺氧池容和好氧池容。泥齡法中,首先選擇合適的污泥齡,根據污泥齡確定總池容,然后根據進水的水質和總池容,確定缺氧池容和好氧池容,最后計算該生物反應器系統的總氮負荷并且根據計算所得的總氮負荷調整各池容,其中,污泥齡為污泥在生物反應器系統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活性污泥法作為一種有機污水的處理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現有技術確定的生物反應器系統的池容不夠準確,導致生物反應器系統的污水處理能力與設計流量不夠匹配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確定生物反應池容積的綜合法和污水處理方法,使缺氧池和好氧池的污水處理能與設計流量相匹配。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確定生物反應池容積的綜合法,應用于生物反應器系統,所述生物反應器系統包括一個缺氧池和一個好氧池,,所述生物反應池容積為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的容積之和,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所述生物反應器的進水化學耗氧量和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計算污泥齡;
至少根據所述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之差與進水的懸浮物濃度的商、所述生物反應器系統的設計溫度以及所述污泥齡,與第一系數的對應關系,確定出第一系數;
根據所述第一系數和預設的生物反應器系統內第一生物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計算生物反應器內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平均濃度;
根據所述生物反應器系統的設計流量、污泥產率系數、所述污泥齡、所述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所述生物反應器內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平均濃度以及衰減系數,計算生物反應池容積,其中,所述污泥產率系數是根據進水的無機懸浮物和難降解的有機懸浮物總濃度、所述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所述污泥齡以及所述設計溫度計算得到的。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進水硝酸鹽氮濃度、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所述生物反應池容積,確定第一缺氧池容和第一好氧池容;
根據進水的凱氏氮濃度、出水的氨氮濃度和硝化負荷,計算出硝化池容,并將所述硝化池容和所述第一好氧池容中較大者為第二好氧池容;
至少根據反硝化速率、所述生物反應器系統的進水總凱氏氮濃度、所述生物反應器系統的出水總氮濃度和所述預設的生物反應器系統內第一生物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計算第二缺氧池容,并將第二缺氧池容和所述第一缺氧池容中較大者為第三缺氧池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293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